秦国成为战国的超级霸主,商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军攻入临淄,最后一个东方强国灭亡,秦国正式完成天下一统的伟业,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只存在短短十五年的秦朝早已泯灭,但作为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开创者,谜一样的秦朝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诸多遐想争论不断,但是作为秦国统一天下依仗的强大军事力量确是公认的,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战斗热情是此后的封建王朝所难以企及,彪悍的战斗力成为东方六国心中难以抹掉的阴影,史上“虎狼之师”。

秦国成为战国的超级霸主,商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商鞅变法铸就的虎狼之师

现在人对于当年的强秦的记忆过于模糊,大概只有商鞅变法、长平之战以及秦灭六国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错认为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跃成为可以与东方诸国匹敌的超级存在,因此商鞅变法的作用被无限的放大,彷佛无所不能,无所不利。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事实可能与大家的记忆有很大的出入,能够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并完成天下统一的伟业的秦国绝对不弱,但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只是从一个三流弱国变成了二流水准,距离统一天下前的超级霸主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秦国成为战国的超级霸主,商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史书上的秦国疆域

史书记载,商鞅发动变法后的五年,秦军在元里打败魏国的军队,斩首七千级。变法十九年后,商鞅设宴款待魏国主帅公子卬,在宴会结束后掷杯为号,埋伏的甲士偷袭并虏获公子卬,魏军在失去主帅的情况下被秦军攻破,这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获得的最大成功,这场战败成为压死超级霸主魏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战国初期一超多强的格局被大破,华夏大地上迎来了七雄并立的战国中期。此时的魏国虽然失去了称霸中原的地位,但其实与强大起来的齐国旗鼓相当,变法二十五年在徐州相互称王,而此时的秦国仍然是一个公爵侯国,秦国虽然强大起来了,但是由于魏国堵在了秦国东出中原的通道,中原诸国对秦国的看法依然没有改变,此时的秦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处于二流水准。

秦国成为战国的超级霸主,商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当时七雄国家多多少都进行过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与秦国“商鞅变法”相比,战国的其他变法都有什么不足?:秦国之所以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并统一天下,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过“商鞅变法”并不是战国唯一的变法,实际上战国七雄都曾进行变法,比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邹忌改革,胡服骑射等等。

处于二流水准的秦国

秦国迈向一流强国的重任落到了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的肩上,为了能够与中原诸国相互交流,秦国不停地进攻位于天下中心位置的韩魏两国,但是收效甚微,很难开疆拓土。公元前三一六年,位于四川地区的巴国和蜀国相互攻击,为了能够消灭对方,巴蜀两国的国君向千里之外的秦国求援,在司马错的建议下,秦惠文王下令起兵攻伐蜀国,一战就消灭了蜀国,占据了后世熟知的天府之国,秦国的国力一跃成为一流强国。

秦国成为战国的超级霸主,商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吞并蜀国后成就一流强国

此后的秦国与诸国交战不断,天下的形势一日三变,齐国、楚国和赵国都先后成为东方诸国的霸主,但都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先后退出霸主的舞台。鄢郢之战中白起攻破楚国的国都,楚人被迫迁都,朝秦暮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赵国青壮为之一空,胡服骑射成就的霸王之业从此一蹶不振;为了打掉齐国称霸诸侯的势头,赵、韩、魏、燕、秦五国相约伐齐,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齐国瞬间土崩瓦解,国都临淄被破,齐王被杀,只留下区区两座城池还在抵抗。

秦国成为战国的超级霸主,商鞅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超多强格局的最终形成

三国霸业的先后衰弱都离不开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开启了长达五十五年的执政生涯,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东方霸主先后衰弱,在晚年消灭了周天子所代表的正统势力,将三代重器九鼎收入秦国,在秦昭王去世的三十年后,秦始皇完成了天下一统的伟业,结束了五百五十年的黑暗时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r724a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