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沿用的孙膑的“围魏救赵”战术源于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这场战役也是围魏救赵的出处,后世两千多年军事还经常用到这种手段…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这场战役也是围魏救赵的出处,后世两千多年军事还经常用到这种手段。

后人沿用的孙膑的“围魏救赵”战术源于桂陵之战

公元前445年,魏国经过变法,率先强大起来。在军事上,魏王加强军备,提高战斗力,使得魏国一下子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迫使卫国依附赵国。魏国得知后,马上派大将庞涓率领8万大军攻打赵国。

后人沿用的孙膑的“围魏救赵”战术源于桂陵之战

赵国这时候还很弱小,于是马上向自己的同盟国齐国求救。

齐国自西周以来一直是大国,也想扩张自己的领土,同时赵国又是自己的盟友,不能见死不救。

于是齐王接受了段干朋的一石三鸟之计,决定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襄陵,牵制魏军;一路由田忌,孙膑带领,救援赵国。

田忌本来想直接率兵赶赴邯郸,救援赵国。

但孙膑却认为,魏国现在精锐尽出,首都大梁肯定兵力不足,如果直接攻打大梁,魏军肯定会从赵国撤兵。

这一招“围魏救赵”的战法立刻被田忌采纳了。

魏国本来已经攻下了邯郸,但是突然听闻首都大梁被齐军包围,魏军立马回去救援,由于轻敌,庞涓放弃了辎重,带人快马加鞭返回。

孙膑预料魏军肯定会经过桂陵,于是提前派出主力部队在那里设伏。

最终,魏军果然被齐军伏击成功,伤亡过半。魏国持续一年多的灭赵之战后来也功亏一篑。

这次战争,历史称为“桂陵之战”,也就是后人在兵法三十六计里看到的“围魏救赵”。

后人沿用的孙膑的“围魏救赵”战术源于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战例,被历代军事将领所欣赏。

直到现在还发挥着它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pkhlrt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