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历史评价
西汉时期的轵侯薄昭,是薄姓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人。尽管他的一生都处在其外甥汉文帝刘恒的阴影里,但在“包装”汉文帝的同时,他自己也受到了后人的适当关注。
薄昭之显达、死难均不见于《史记·孝文本纪》。薄昭为什么杀汉使者,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这些正史当中都没有说明白。只是在后人的演义故事里越说越玄,以至于薄昭“依仗权势、无恶不作”之类的话都出来了,确实过于想当然。一些所谓的历史故事、历史剧,更是越编越离谱。
事实是,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前者如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后者如汉武帝时代,飞将军李广为了一句过头话,找茬杀死了曾经冒犯他的霸陵卫。李广出兵匈奴无功而返,畏罪自杀之后,他的儿子李敢怀恨报复,击伤了大将军卫青。为给舅舅报仇,卫青的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又在围猎时公然射杀了李敢。这些死伤事件都没有人去认真追究。而即便是在文帝朝,也发生了皇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的恶性事件。当然这事也不了了之了。既然这样,皇帝的亲娘舅薄昭杀死一位“汉使者”就真的无法摆平了吗?而且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薄昭根本不想死,当时他姐姐薄太后还在世,说句话为弟弟求情还是应该管用的。
汉文帝对薄昭的处理引起了后世的争论。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引用了李德裕的说法。李认为汉文帝的这个做法不近人情,因为汉文帝的母亲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但司马光认为“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汉文帝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发现薄昭的弱点并派贤良帮助,还让他带兵,最后才酿出这样的悲剧。
魏文帝说:“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他犯了法以后,根据法律又不得不处罚他。”讥讽汉文帝开始不防备薄昭,魏文帝的话说得很对。然而要取乐母亲,一开始就要谨慎安排薄昭的位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km3tg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