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的故事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在逃亡巴中时。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以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而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张鲁在逃亡巴中时。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以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而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于是投降曹操。
张鲁与《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是老子《道德经》的注释本,道教 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经典。关于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张陵著,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
一说是张陵著,如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以及中唐僧人法琳《辨正论》等,都认为张陵曾注《道德经》,是《想尔注》的作者,所世道书多沿此说。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中认为《想尔注》作者可能是张鲁,也可能是汉末荆州牧刘表,不能确定。而明代《正统道藏》中《传授经戒仪注诀》明确认为,《想尔注》是张鲁托名想尔而作的。元代列大彬《茅山志》卷九《道山册》引用陶弘景《登真隐诀》,说明的有关张鲁所注的五千文本的具体情况,正好与今敦煌《想尔注》残卷情形完全相合,由此可证,《想尔注》确是张鲁所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j9a37p2.html
赞 (25)
相关推荐
冯异的故事(轶事典故)
大树将军跟随刘秀的开国的将领们,征战间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披荆斩棘冯异曾在关中平定赤眉军。后来到洛阳朝见时,刘秀指着冯异对满朝大臣说:他为我劈开多刺丛生的荆棘,平定了关中。”披荆棘”本是刘秀夸奖冯异的征战之功,后变为“披荆斩棘”一句成语,比喻扫…汉昭帝的故事(轶事典故)
罢乐淋池汉昭帝刚登基时,派人修造了一座淋池,方圆千步。池中栽植分枝荷,号为“低光荷”,池中又有“倒生菱”,池底的泥呈紫色,称为“紫泥菱”。昭帝非常喜欢淋池,常乘文梓之舟,通宵达旦地在这里游玩,并让宫女唱歌,其词曰:“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为多。”到了年底,很多大臣上表谏阻昭帝不要耽于享乐,昭帝接受了群臣规劝,不再贪恋享受。亭台楼榭、鸾舟荷芰也随着…杨慎的故事(逸闻趣事)
伉俪情笃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善诗词,尤为擅长散曲。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升庵就动身进京复官。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顺境是很短暂…鲁肃的故事(轶事典故)
安车软轮赤壁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劳吧?”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能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总括九州,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轿车召见我,这才算显扬我。”孙权听后,抚掌大笑。后用以安车软轮来形容迎送德高望重的人,表示优礼。…公孙瓒的故事(轶事典故)
白马义从公孙瓒是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麴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