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最后使了什么计谋?他的真墓在哪

诸葛亮是三国蜀国丞相,在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帮助刘备夺取了荆州等地。在蜀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诸葛亮居功至伟,成为刘备的重臣。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勤勉谨慎、事必躬亲,…

诸葛亮是三国蜀国丞相,在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帮助刘备夺取了荆州等地。在蜀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诸葛亮居功至伟,成为刘备的重臣。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勤勉谨慎、事必躬亲,成为蜀国的柱石之臣。他先后曾五次北伐中原,大都无功而返。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是古代忠臣与智者化身。后世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和民间野史,《三国志》记载较少。

诸葛亮死前最后使了什么计谋?他的真墓在哪

正史中的诸葛亮并非像演义中的被神化,他的才能更偏重于治世。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如下: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

在演义中,诸葛亮除了失街亭和北原渭桥外未尝败绩,这自然是艺术加工。而他“逆天象”的描述更为夸张,如借东风、观天象,甚至用七星灯来续命等。

今天要说的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就是这种“逆天象”的表现之一。

建兴十二年(243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几次蜀军都因粮草不济而退兵,导致北伐无疾而终。这次北伐,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运粮,可谓倾尽全力。

加之诸葛亮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使得第五次北伐变得尤为重要。面对诸葛亮的率军征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自然不敢怠慢,谨慎采取了避而不战的策略。

司马懿的避而不战,目的是在于消耗诸葛亮的粮草。诸葛亮对此心知肚明,于是使出一计,派人带女裙去侮辱司马懿。司马懿强忍愤怒,当即猜出其用意。

司马懿随后犒赏了使者,结果使者酒后失言,说出了诸葛亮食量大减的情况。于是司马懿便将计就计,在三军将士面前穿上女裙,将诸葛亮气得吐血数升。

此后,诸葛亮便一病不起。诸葛亮不甘心就此结束北伐,于是想起庞德公传授他的“七星灯续命”之法,想借此来增加自己寿命,用以完成他的北伐大业。

诸葛亮死前最后使了什么计谋?他的真墓在哪

《三国演义》第104回记载如下:

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一纪为12年)。

就在诸葛亮大摆续命灯之际,魏延突然闯入帐中,使七星主灯熄灭。诸葛亮随即倒地不起,口吐鲜血。他在弥留时留下两条计策,一是以其木像吓退魏兵。

二是用计避免后世找到其遗骸。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等人推出其木像,成功的吓退了司马懿,使蜀军退回到成都。刘禅在悲痛之余,看到了诸葛亮的遗嘱。

诸葛亮在遗嘱中交待,要四个壮汉用新结的麻绳抬着他的棺木朝成都之南一直走,麻绳断裂的地方就是他的下葬地。后主刘禅立即命人按诸葛亮遗嘱办理。

诸葛亮死前最后使了什么计谋?他的真墓在哪

四位勇武之士抬着棺木朝南方出发,数天之后,抬棺的四人早已精疲力尽,而新结麻绳却丝毫没有断裂的趋势。于是四人商量了一下,干脆隔断绳子算了。

诸葛亮的棺木被就地掩埋,四人回去复命。不料其中一人酒后失言,让刘禅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一怒之下将四人处死。就这样,诸葛亮的埋葬地无人能知。

咋一看,好像是刘禅处死抬棺者而使诸葛亮葬地成谜,但实际上是诸葛亮有意为之。他早已设好计谋,新绳子显然不可能断裂,抬棺之人肯定会人为隔断。

诸葛亮死前最后使了什么计谋?他的真墓在哪

而勇武之人往往口无遮拦,刘禅势必会因此杀掉他们。这样一来,世人再没有人能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话说回来,这些仅是演义当中的一些夸张情节。且不说此事真假,至少两千年来无人能知诸葛亮真墓。这些演义与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诸葛亮才能的赞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fls3d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