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若积极应战,有获胜几率吗?拼死一战或有可能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被日本夺去了部分国土,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其中清政府软弱无能是其中一方面,如果清军能发挥誓死如归的精神,说不定挽回这场战争的局面
甲午战败的影响
但是之后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却让这些沉浸在美梦中的知识分子们猛然惊醒,一个长期在中国周边的小国,居然能够击败三倍于他们的清军,这让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引以为傲的亚洲第一海军“北洋水师”覆灭,数十年洋务运动的产物被日军一击而溃,很多清军军官都流下了血泪,想不明白强大的清军是怎么输掉战斗的?
其实造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腐朽的统治者为了自己骄奢的生活挪用了大量的军费,慈禧太后整修了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导致海军的军费被大量的挪用,但是这并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这场战斗清军真的毫无胜算吗?其实并不是如此。
甲午战争前期
虽然在前期在朝鲜半岛的斗争中,清军因为准备不足和指挥失误,造成了清军的退败,但是总体实力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失,拥有六十万部队的清军在陆地上依旧能够保持着兵力整体优势。
日军虽然占领了战略要地平壤,可是对当时清军的主力部队却毫无办法,只能从海上寻求突破的机会。
在被列强入侵之后,中日都开始发展海军,虽然后期慈禧挪用了大量的军费导致海军的装备一度停更,可是因为北洋舰队的起步较早,所以在舰艇数量上并不比日军少。
黄海海战的战果
当时日军的优势是船的速度和火力都比清军要强,可是清军却都是经历了十几年海战的老兵,在战术布置和实操上要比日军略胜一筹,最终双方都以五艘战舰遭受重创而撤出了战斗。
经过此战日军的实力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本来清军可以依靠着岸炮与海军战舰配合,夺取黄海的控制权,可是李鸿章却“避战保舰”将船只都拖入威海港内,最终导致拥有制海权的日军配合舰炮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彻底摧毁了北洋水师。清朝统治者随后与日军议和。
清军获胜的可能
从战局的进程来看,清军当时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将士们也都奋勇杀敌,甚至水师提督邓世昌还想要用自己的船撞沉日军的旗舰“吉野号”,如果李鸿章没有下令避战保舰,北洋水师尚有一战之力,毕竟当时日军的舰队也损失惨重,很多重要的设施都无法再使用。
后来进攻威海卫海军基地的船舶也没有黄海海战时多,所以清军有获胜的希望。
而且就算海军全线失败,当时的辽东也还在激战当中,清军完全有可能用陆军击败日军,可是慈禧太后怕日军打进北京,所以提前选择了投降,当时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而且因为侵犯了其他列强的利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所以清军只要稍作坚持,说不定战斗就会发生扭转。
对于清政府来说,中日战争的一开始本是向着清政府一方的,但是清朝自己准备不足,加上内部腐败,在战争期间,还不如慈禧太后的寿宴重要,可以说清政府输掉了一场稳胜的战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8s95a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