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原标题:细数金国三大叛徒:第一个德高望重,第三个子孙封神铁木真战胜金国的因素除了金国国力下降,蒙古国力上升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金国的民族矛盾被铁木真利用,内…

原标题:细数金国三大叛徒:第一个德高望重,第三个子孙封神

铁木真战胜金国的因素除了金国国力下降,蒙古国力上升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金国的民族矛盾被铁木真利用,内部出现了大量叛徒。

这些叛徒出现得极快,从公元1211年铁木真出兵之后,仅过了短短一年时间,金国出名的大叛徒就出现了好几位。

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第一位大叛徒叫石抹明安。

石抹明安是契丹人,在野狐岭之战前,金国统帅派他出使铁木真军中;在野狐岭之战后,他趁势投降了铁木真。

关于石抹明安对于蒙古汗国的贡献,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打算命大军停止南下,在北休整,明安进谏道:“金国共有一十七路,今我所得只是云中东西两路而已,若对金其他地方置之不问,等到金的战略确定后,合力来对付我们,那时就难敌了。而且山前之民已久未经战争,今以重兵至其境,则一道命令就可平定。兵贵神速,岂能犹豫不决!”太祖听取他的意见,即命他引兵南进。蒙古大军所至,百姓拿着饮食来迎接,占有河北诸郡。

从这段记载来看,石抹明安的存在,使得铁木真可以更方便地执行怀柔政策。

事实上,这是高级叛徒的基本技能,作为一个高级叛徒,如果连忽悠同胞(或原同事)帮他卖命的本事都没有,他哪有资格在史书留下名字和事迹呢?

作为当地的抵抗力量,最痛恨的就是这种叛徒,这种人在原本的国家必然是位高权重又极有威望和口碑。

蒙古汗国在讨伐金国时,非常希望出现“百姓拿着饮食来迎接(箪食壶浆)”的场面,如果所过之处都是这个样子,那统一天下岂不是比玩游戏还容易?

张飞义释严颜,于是严颜立刻成为带路党,张飞领着严颜进军,遇到敌人时,严颜出来随便喊一嗓子,敌人就会乖乖投降。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因为严颜在当地德高望重。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严颜是一个下三滥的人,又怎能起到这种效果呢?

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我们再来看这段记载:

太祖又命明安及三合拔都领兵由古北口攻占景、蓟、檀、顺诸州。诸将要大肆屠杀这些攻克的州郡,明安劝止道:“这些地方的人本当处死,但若不杀他们,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将都来归附。”太祖采纳他的意见。

都说蒙古军队喜欢屠城,但从这段记载来看,蒙古军队虽然喜欢屠城,但这种屠城的手段并不是必须执行的,而是一种弹性政策。

当蒙古军队决定屠城时,石抹明安立刻加以劝阻,而且还成功了。如果景、蓟、檀、顺诸州的百姓知道这件事,他们恐怕立刻会把石抹明安当神仙一样供起来。

这就形成了一种滚雪球的效应:因为石抹明安本就拥有极高名望,所以他能够促使百姓箪食壶浆前来犒劳蒙古大军;因为石抹明安可以在铁木真面前展现自己的声望,所以铁木真自然愈发重视他;因为石抹明安愈发受到铁木真的重视,所以他可以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为铁木真效力。

等事态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铁木真完全可以和石抹明安唱双簧:我扮红脸,你扮白脸。我动不动就要屠城,你来劝阻我收拢人心。

在这种背景下,谁还会对石抹明安一脸敌视呢?他可是数次劝阻屠夫铁木真屠城的人呀!

你说石抹明安是叛徒,可石抹明安一句话就能使得数万甚至数十万人幸免于难,我们应该发自肺腑地歌颂这位叛徒!

史书还有这样的记载:

五月,明安进攻中都,金相完颜复兴饮药自杀,城中官民父老开门投降。明安令各安其业,并以粟赈济贫民。

攻下中都后,加明安为太傅、邵国公,兼管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太祖十一年(1216),因病卒于燕城,年五十三岁。

类似于石抹明安这样的大叛徒,肯定干过不少这样“功德无量”的事,所以他们在史书中的形象往往是正面的。

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第二位大叛徒叫刘伯林。

刘伯林是济南人,本是威宁防城千户,功夫不错,是远近闻名的大侠。

关于刘伯林对于蒙古汗国的贡献,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七年(1212),蒙古大军围攻威宁,伯林知不能敌,开城投降。太祖问他在金居何官职,回答说是‘都提控’,便授他原职,命挑选士卒为一军,与太傅耶律秃怀征讨,招降山后诸州。

太祖北还,留伯林屯守天成以阻挡金兵。因进攻西京有功,赐金虎符,以本职为西京留守,兼兵马副元帅。

刘伯林在威宁十余年,务农积谷,与民休息,邻境凋敝而威宁独为乐土。伯林常说:‘我听说能活千人者,以后必封官,我所活的人,何止万余,子孙必有做官的。’于太祖十六年(1221)病卒,年七十二岁。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顺。

刘伯林和石抹明安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在刘伯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黑马继承了他的事业,并使得他们家族更上一层楼。

关于这一点,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太宗即位(1228)始设立三万户,以黑马为首,其次是重喜、史天泽,授金虎符,充平阳、宣德等路管军万户、佥太傅府事,总管汉军。从征回回、河西诸国,破凤翔、西和、沔州诸城堡。又增立七万户,仍以黑马为首,重喜、史天泽、严实等为次。

十三年改授都总管万户,统西京、河东、陕西诸军万户,夹谷忙古歹、田雄等受他指挥调度。帝命他巡抚天下,考察民情。应州郭志全反叛,平息以后,胁从受牵连者五百余人,官府拟将他们斩尽杀绝,黑马制止,只诛其为首者数人,其余从轻发落。

中统三年,任命黑马兼成都路军民经略使。泸州被宋军围困,这时黑马已病,还亲自督促转运军需,左右劝他略微休息,黑马说:“国事正急,为此而死,死亦无憾。”劳累而卒,年六十三岁。赠太傅,封秦国公,谥忠惠。

看看史料关于刘黑马的记载,与其说他是叛徒的儿子,不如说他是一代明臣。

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第三位大叛徒叫郭宝玉。

郭宝玉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通天文、兵法,善骑射。

关于郭宝玉对于蒙古汗国的贡献,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金末封汾阳郡公,领军屯驻定州。

木华黎引见太祖,问取中原之策,郭宝玉回答说:“……”,又建议在建国之初颁布新法。太祖均听从,于是据宝玉所陈,拟定约法五章颁布施行:出军不准妄杀;罪犯惟重者处死,其余量情施杖刑。

郭宝玉和前两位不同,他似乎没帮铁木真劝降某人,但他为蒙古汗国制订了一系列征服中原的计划,后来又跟随铁木真一路南征北战。

他的孙子叫郭侃,更是大名鼎鼎。公元1252年跟随旭烈兀远征西亚,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

我上文所说的三个大叛徒,都是在公元1211年至公元1212年间出现的。在他们之后,又涌现出像史天倪和史天泽兄弟这样的大叛徒,随后还有耶律楚材张柔、严实和丘处机等人。囿于篇幅,今天就不展开了。

接二连三地出现叛徒,金国的统治到底有多不稳固,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到。但这些人虽然都是金国的大叛徒,却不代表他们都是大奸大恶之辈。

比如说大叛徒张柔的儿子张弘范,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恨得牙痒,因为他曾俘虏文天祥,逼得陆秀夫跳海。

但即使是张弘范,在史料记载中也是可圈可点的。

二年,调为大名太守。这年大水灾,人民房屋被漂没,官府租税无处征收,弘范决定免征。朝廷要治他以专断独行之罪。

弘范辩解说:“臣以为朝廷将赋税储于小仓不如储于大仓。”世祖问他:“此话怎讲?”他说:“今年水灾无收成,若强迫百姓交纳租税,国家仓库是充实了,而人民死亡几尽,明年租税从哪里出?不若赈济百姓,使他们不逃离家乡,则每年都有收获,这岂不是陛下的大仓库吗?”世祖说:“你识大体,不问罪。”

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这样一个被后世唾骂的大叛徒,居然懂得怜悯百姓,在受灾之际免除他们的税收。

想一想那些不惜牺牲百姓性命也要一味吹捧政绩的官僚,想一想那些趁着灾害大发国难财的奸商,说张弘范是一位能臣,恐怕没有什么问题。

之所以用张弘范的事迹作为本文结尾,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事实:没有人是非黑即白的,这些人在金国危急的时刻背叛了金国,却不代表他们就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恶棍。

铁木真能击败金国和这三个叛将有很大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6s80r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