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王地理位置

至于东瓯国的国都,温州地方史料称其"建在温州地区(一说在今永嘉县罗浮区)。"但至今尚未发现遗址。而在温岭,则至今仍保留着古城遗址。据宋《嘉定赤城志》记载:"故城…

至于东瓯国的国都,温州地方史料称其"建在温州地区(一说在今永嘉县罗浮区)。"但至今尚未发现遗址。而在温岭,则至今仍保留着古城遗址。据宋《嘉定赤城志》记载:"故城在黄岩县东南三十里大唐岭东,外城周十里,内城周五里,高二尺,厚四丈,有洗马池,九曲池,故宫基址,崇十四级。城上有高木可数十围。"后经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外城墙断续可见,东城墙仍保存高2米,长40米;南城阙凸起依稀可见,西城墙尚保存高3米长80米。内城只存痕迹,已很难找到城墙。整个古城面积经实测约100万平方米,与文献记载相符。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伯谦先生和浙江博物馆研究员汪济英馆长鉴定,认为这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故宫基础。这座故宫遗址虽未经考古发掘,但与徐偃王关系极大,应该先前是徐偃王故宫,到了西汉初期代而换之成为东海王驺摇的故宫。

东瓯王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洪武四年(1371年)拜征西将军,率廖永忠、杨璟等部由瞿塘趋重庆,大军进至重庆,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降明。从徐达北伐,伯颜帖木儿降。晋封为信国公。洪武十八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后应朱元璋之请,出山到沿海防备倭寇,选浙东民五万八千余人戍守,使倭寇不敢轻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无法讲话,见到朱元璋时,嘴角留着涎水,支撑着向他行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917794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