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阴间无奈说出六下江南的目的,康熙听完只想打人
乾隆下江南(7)
阴间地府中,努尔哈赤正在主持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家庭会议。上一回中,诸位皇帝谈及皇位继承问题,最后谈到清朝灭亡,家长努尔哈赤非常生气,引出关于乾隆下江南开销过大的讨论。(剧情接上回)
康熙:我在位时,天下一片繁荣,我大清这偌大的江山是从谁手里走了下坡的啊?
乾隆:爷爷,您别看我啊!
康熙: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你来说说看,到底哪位子孙是灭亡大清的始作俑者?
宣统:溥仪回老祖宗话,个人认为是乾隆帝!
乾隆听了,非常生气:你胡说什么呢?
康熙:弘历,你住嘴。现在老祖宗努尔哈赤歇息去了,这里我说了算,你从现在开始闭嘴,让我把话听完!溥仪,你继续说!
宣统:乾隆爷政事还是非常上心的,只是六次下江南让国家不堪重负,影响了国家根基啊!
康熙:六下江南,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对了,我也曾经下过江南,刚好六回。下江南,也没多少开销啊,每次也就2万两银子,六回嘛,也就十二万两银子,这点钱不至于吧?
嘉庆:太爷爷,您太节俭了,丝毫不讲排场。但我爸爸可不一样,下江南所到之处能有多奢华,就有多奢华。我爸爸下江南的时候,有多浪费,您都不知道。凡是他经过的地方,都是一丈六尺宽的石桥石路,百姓们修路不为致富,就只为皇上光顾。游玩用的船队都有上千艘,拉御船的纤夫就有3600人。
从北京到杭州,每次都要新建三十多座行宫以供居住。吃喝玩乐,享之不尽,开销自然也大。六次难寻,花费了将近2000万两白银,朝廷一年税收也才5000万两白银……
康熙(非常生气):什么,弘历竟然这么奢侈?
乾隆:不是,爷爷,你听我解释……
康熙(打断乾隆说话):弘历啊,你怎么教育儿子的?自己的儿子都这么说你坏话,你是有多失败?
乾隆满脸尴尬,然后又把把眼睛瞪圆了看嘉庆,嘉庆害怕得不敢出声!
康熙继续说:你再看看我儿子,你爸爸雍正,他从来就不会说我的坏话,对吧?
雍正:爸爸,不是我不说您坏话,主要是您完美无缺,千古一帝,压根没有毛病,根本说不了啊!
康熙:嗯,说的好!
雍正:弘历,你老子我励精图治那么多年,辛勤工作,为了国家呕心沥血,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是让你下江南找乐子的?你对得起爸爸我吗?
乾隆:爸爸,我下江南,绝对不是为了找乐子。江南多水灾,我是去江南监督那边的水利工程的,浙江的海塘、洪泽湖的高家堰的工程都有我亲自参与的痕迹。淮扬水患有多严重,爷爷下过江南应该也很清楚!
雍正:尽挑好话说,你下江南就为了解决水患,难道就不是冲水灵灵的女子去的?
乾隆:爸爸,绝无此事!
嘉庆(咳嗽了一声):爸爸,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乾隆(有点尴尬):当然,看美女也是男人的一大趣事,但这绝对不是主要目的。
康熙:好孙儿,快说说你的主要目的。
乾隆继续说:爷爷,爸爸,你们都知道,江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孕育了很多人才,因此这里有太多人才需要笼络了。咱们都是当过皇帝的人,知道这偌大的天下得要人才来帮忙治理,然而选不到好的人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大清朝刚成立那会儿,先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办了点坏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我亲自到江南这边来,就是为了安抚这里的人,为这里的人们减轻赋税,去孔庙行礼,让这里的人才心甘情愿为我大清朝所用。
康熙:这个理由不错,我觉得可以。不过,弘历啊,为什么这么巧,爷爷我南巡了六回,你也南巡了六回?
乾隆:当然是因为崇拜您啊!我虽然活到89岁,但是却只当了60年皇帝,就是为了不超过爷爷您当皇帝的时间。我小时候读您的传记《圣祖康熙皇帝实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爷爷您南巡的事迹,当时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齐声歌颂皇家的美德,我是打心眼里羡慕啊!
康熙下江南
雍正:等等,你个不孝子。你爸爸我就当了十三年皇帝,这个数字你怎么不效仿一下啊?
乾隆:回爸爸,十三这个数字太不吉利了。乾隆十三年发生太多不好的事情了,这个数字我都不想提及。
雍正:弘历,我就奇怪了,下江南没问题,可是开销那么大,国库的银子够你折腾吗?我留给你的那帮老臣也不拦着点!
乾隆:嘿嘿,您说的是鄂尔泰和张廷玉吧,这两位确实经常在我耳边叨逼叨,烦死了。但是,我初下江南的时候,鄂尔泰死了,张廷玉退休了,没人管着的感觉真的好啊!
雍正:爸爸,你看看弘历,现在都已经这么骄奢淫逸,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康熙:他是你儿子,汉人的《三字经》里说了,养不教,父之过!
雍正:好,弘历,老爸我争到这皇位有多不容易,就是让你这么糟践的吗?
乾隆:爸爸,我觉得您是嫉妒。您在位的时候,整天忙着政务,都不出去走走。现在人们电视剧里,康熙微服出访,乾隆微服出访,就没见有人说雍正微服出访的。好身体就是走出来的,顺便跟您说一句,在后宫玩宫斗可不如在外面风流带劲哦!
有位诗人曾经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咱们当皇帝的,也需要经常出去走走,体会民间疾苦,才能当一个称职的好皇帝嘛!
雍正:2000万两白银能让你体会到哪门子民间疾苦?你还跟我说诗人,当皇帝就该好好处理政务,不要三心二意!
乾隆:爸爸,您这想法就落伍了。我当皇帝那么多年,我一个人写的诗就有四万多首,和整个唐诗的总量差不多,其中好多诗的灵感都来自下江南的过程!
宣统: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梅花都不见!这就是乾隆爷写诗的水平!
雍正:不务正业!
乾隆:爸爸,别这样说,我又没耽误政事!
道光:是啊,太爷爷。我爷爷乾隆皇帝是个好皇帝,十全武功,是我们的楷模,国家大事他都能处理的紧紧有条!
乾隆:民间说“隔代亲”果然有道理,说的好,旻宁,哈哈哈!
道光继续说:爷爷在乾隆十三年之前绝对是个好皇帝,可是在那一年后就开始变样了……
乾隆脸色突变:旻宁,说话注意点。
道光:变得更加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纳谏如流、柔情似水……
康熙:听着就不像实话!
乾隆(赶紧岔开话题):爷爷,咱不聊别的,还说我下江南那点事好吧。我下江南是去找我亲妈去的,所以这事儿是我爸爸造的孽。
雍正:胡说,你妈是谁你自己不知道吗?
乾隆:爸爸,您当初造绯闻的能力太强了,好多人不信呢!
雍正心里暗想:难道,他也不是亲生的?
(完)
这个梗来自电视剧《甄嬛传》,看过的人一定明白哦!
以下列出乾隆下江南的原因,仅供参考。
不可信的:寻找生母
可信的:
1、视察水利
2、效仿爷爷康熙
3、因为屠杀旧事,安抚江南百姓,笼络人心
4、欣赏风景,写诗作乐
5、寻找美女,遍地留情
6、孔庙行礼,寻找人才
(关于乾隆下江南,民间有许多传闻,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分析得出的答案。将这些原因融到对话故事里面,诸位看官,姑且看之,笑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m3fm4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