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并非“小朝廷”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

南明并非小朝廷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中国史学义理古史分期明末的高度当时事,当时语甲为甲申年,乙为乙酉年。两个年份紧挨着,在干支中分列第二十一、二十二位。干支…

南明并非 小朝廷 大半个中国仍属弘光政权统治

中国史学义理古史分期明末的高度当时事,当时语 甲 为甲申年, 乙 为乙酉年。两个年份紧挨着,在干支中分列第二十一、二十二位。干支历时,六十年一轮回,每六十年总有那么一次 甲乙一瞬 ,本无甚特别。然而有一回,连续发生塌天大事,宇内骚然,时人遂每以 甲乙 连而并称,作为那特殊历史时刻的标草泥猪百科识。

其时去今,将近四百年。不知不觉,甲乙二字,命运各异 前者仍大大有名,国人但曾念过中学,无有不晓;后者却已知者寥寥。那甲申年,换作公历便是1644年。是年三月(凡属旧历,我们均书汉字,以后不赘),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未足两月,李仓皇西去,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则由吴三桂导引,入了北京。如今,以上情节一经提起,每个人都想到四个字:明朝灭亡。历来的史家、教科书或辞书,一致作此表述。大家不妨找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翻到第1853页,其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凿然写着:明(1368-1644)该词典的权威性不必置疑,它里面每个知识,均来自既有之定论。所谓明代在1644年或甲申年终结,也是一种定论。然而,定论不代表正确。曾是定论而遭推翻和丢弃的例子,多到不胜数,地心说和日心说便在其中。眼下,1644明亡之说是否如此我们不急于断言,而先看事实。甲申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自缢,同日,北京全城彻底告破。明朝经过四十三天无君状况,五月初三,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以史可法(稍后改马士英)为首的新政府,随之受命、履任。以上百字,若有一字不合于史,幸为指出。如无可疑,它的内容则很明白:明朝这套系统并未因崇祯殉国而死机、崩溃,不久便在南京重启、恢复运行。顺带说明:崇祯之死,固如木坏山颓,但类似局面在明朝却并非第一次经历。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 御驾亲征 ,于土木堡被蒙古人活捉,掳往大漠,其弟朱祁钰于谦等人拥戴代其为君,也即景泰皇帝。较之 土木之变 ,甲申事态虽更严重,问题实质却并无不同。古时视君犹父,喜欢说天下安危尽系君身之类过头话,其实,既没那么夸张,也没那么脆弱。帝制表面热衷伦理的煽情和歇斯底里,骨子里则不乏理智的考虑和设计,备有应对危机的各种程序,一旦有事,适时启动。朱祁镇被捉后如此,朱由检自尽后也不例外。故尔,崇祯的死根本不曾让明朝的钟摆停摆。它运转自如,立刻产生一位新的皇帝。朱由崧的践阼,其手续及过程,与先前十几位朱明皇帝略无轩轾。从道理上说,如果认崇祯是明朝的合法皇帝,便无任何理由否定弘光皇帝的同样地位。然而,我们诸多史著却执意在崇祯后面画上句号,将朱由崧的存在抹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eubvh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