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没能提前完成统一和长平之战后的内战有什么联系
秦军在长平之战歼灭赵军45万兵力使得赵国此后再也无力抗秦,但赵国被灭赵却是40年后的事情,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灭掉赵国。
其实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国本有机会提前完成一统六国的壮举,无奈自家后院突然着火,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内乱,导致秦国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秦国一旦放缓节奏,就给了其他六国喘息的机会,所以错过最好的时机后,统一的计划又要重新部署了。
当时赵国已经崛起,虽然长平之战等于是全军覆没,但国内仍有不少兵力,加上魏楚等国的帮忙,便又有能力做出最后的抵抗了。

当时秦国派出的兵力约有60万,最后损伤在半数左右,所以秦国也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
而且这场战役算是刷新了各国士兵们的认知,看到赵军被全数坑杀后,反而会激起他们共同抗秦的决心,要想避免成为秦国的刀下魂就必须做出反抗。
所以此时秦国可以稍微缓缓,此后再用纵横之策将六国逐一击破,这才是最合理的方案,不然很有可能遭到余国的顽强抵抗。

而且长平之战以后,白起在秦国的声望达到顶峰。
有人对范雎说,如今白起立下大功,恐怕你的地位今后就要不保了。范雎也是担心白起会压自己一头,于是向秦昭襄王进言,解除白起的兵权,以防他拥兵自重。
晚年的秦昭襄王本来疑心就重,听范雎这么一说也就答应了,这样的结果白起怎么可能服气,于是他也开始针对范雎,导致接连被贬。

最后白起冤死,秦国就这样少了一位大将,也正是因为白起的死,才给了赵国一个续命的机会。此后秦王又派出了50万大军,誓要拿下赵国,但赵国依靠仅余的青年士兵还有全国老少,硬是守住了邯郸。
后来信陵君上演了一出“窃符救赵”,夺得魏国兵权后率领8万魏军还有10万楚军前去救赵,秦国久攻不下看到魏楚的援军即将到来,只能选择撤军。

就这样赵国从悬崖边上被拉了回来.
秦国的这一举措,不仅让赵国多活了40年.
还拖累了自己一统六国的时机,全是因为这场来自内部的权利斗争。
要是秦昭襄王当时能在年轻点.
处理好白起和范雎之间的关系.
可能最后完成统一伟业的人就不是秦始皇了。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病死后面两位继任者在位时间很短,所以统一天下的重任就落到了秦始皇的身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c3u1k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