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上的今天:慈禧太后立溥儁为皇子
1900年1月24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身体虚弱为理由,决定册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15岁的溥儁为大阿哥,准备在次年庚子新年,让光绪帝举行让位典礼。史称“己亥建储”。
上谕云:光绪皇帝“气体违和”、“总未康复”,因此“仰遵慈训,封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承继为穆宗毅皇帝之子”。明年正月初一日大高殿、奉先殿、寿皇殿三处即由大阿哥代行礼。又谕:“大阿哥正当典学之年,嗣后大内著在弘德殿读书,驻跸西苑著在万善殿读书。派崇绮充师傅授读,并派徐桐常川照料。”
对于慈禧太后图谋废黜光绪帝之举,清政府内部意见甚为歧异,两江总督刘坤一坚决反对,另有一些官员如荣禄、李鸿章等消极抵制。各列强亦多反对。李希圣《庚子国变记》记:戊戌政变后“上虽同视朝,嘿不一言,而太后方日以上病状危,告天下。各国公使谒奕劻,请以法医入视病,太后不许,各公使又亟请之,太后不得已,召入。出语入曰:‘血脉皆治,无病也。’太后闻之不悦。……乃立端郡王载漪子溥儁为大阿哥,天下哗然,经元善等连名上书至二千人。载漪恐,遣人风各公使入贺,太后亦召各公使夫人饮,甚欢,欲遂立溥儁。各公使不听,有违言。太后及载漪内惭,日夜谋所以报。”
张骞记云:“闻太后立端王子溥儁为上子,兼桃穆庙,明正内禅,改元普庆,人心惶惶。新宁(刘坤一)奏国事乞退疏,有‘以君臣之礼来,以进退之义止’语,近代仅见。”。
王照《方家园杂咏纪事》云:“己亥冬,……徐桐.、崇绮拟就内外大臣联名吁请废立奏稿,先请太后一阅。太后可之,谕曰:你两人须先同荣禄商定。是时荣总统董、马、张、聂、袁五军,势最大也。二人往见荣,口称奉太后旨意,以此稿示尔。荣相接稿,甫阅折由,以手捧腹大叫曰:啊呀[这肚子到底不容啊。适才我正在茅厕,泻痢未终。闻二公来有要事,提裤急出,今乃疼不可忍。言毕跄踉奔入,良久不出。荣相之人,乃寻樊云门议答法也(云门名增祥)。及出,曰:适才未看明何事,今请一看,复接稿阅数行,急卷而纳诸炉中,以铜筋拨之,焰腾起。口中呼曰:我不敢看哪。徐桐大怒曰:此稿太后阅过,奉懿旨命尔阅看,何敢如此。荣相曰:我知太后不愿作此事。二人言实出太后之意。荣相曰:我即入见,果系太后之意,我一人认罪。二人怏怏而去。荣相见太后,痛哭碰头言,各国皆称皇上为明主,非臣等口辩所能解释。倘行此事,老佛爷的官司输了。老佛爷辛苦数十年,完全名誉,各国尊仰。今冒此大险,万万不值。倘招起大变,奴才死不足惜。所心痛者,我的圣明皇太后耳。言毕碰头作响,大哭不止。太后惧而意回,劝令勿哭,另作计划。于是改命新皇帝溥儁暂屈为大阿哥。”
不料时事动荡,义和团进京,紧接着八国联军入侵,慈禧狼狈西逃。而她在回銮至汴梁之日就因屈从于列强而颁布了懿旨撤去建储的决定,把载漪溥儁父子发配新疆,“己亥建储”终以慈禧太后的战败而飞灰湮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bbei1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