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后世纪念
萧县
位于萧县境内的“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简称车牛返,是2700多年的古村,系全国最长的村庄地名,位于安徽省萧县西南约10公里处,五洞山的南麓,隶属杜楼镇孟窑村。全村共有23个姓氏,人口大约950人左右。古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有百年古井2口、古石桥2座、闵子骞覆车古道1处、四贤祠遗址1处、古泉3处、百年古树30余棵,其中“鞭打芦花处”和“千佛禅寺”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村名由来因闵子随父赶牛车外出至此地,因其母给其穿芦衣做的衣服,时属冬天大雪纷飞,闵子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而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鞭打芦花处村),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
宿州
宿州市曹村镇的闵子骞祠是宿州市重点名胜古迹,也是安徽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费县
因闵子骞的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山东费县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正阳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
济南
济南闵子墓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进大门,迎面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墙上有一个写有“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的牌子,欧阳中石题字。再沿着庙堂往北走,20多米处就是一座突起的坟墓。只见该坟墓高约3米,封土直径约5米,呈圆形,四周有多尊石羊、石马、石狮、石龟等石像,还有两棵古树。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上面还有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上世纪60年代前,闵子骞墓规模还很大,当时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有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尊。但后来“文革”时,整个墓区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烧砖瓦。随着许多市民要求恢复保护闵子骞墓地的呼吁,和文物部门的努力,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对墓园进行了修膳。墓园西侧的南北向道路命名为闵子骞路。
范县
范县闵子墓,位于范县东南22公里,墓坐北面南,冢高1.5米,周长8.4米,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墓地濒临黄河,时被冲毁,范县历代官吏、儒生曾多次捐资修整。据《范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县令陈奎初曾出资修墓建祠。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县令唐晟秀修墓祠,墓傍植有翠柏,山东督粮道孙星衍部撰《重修闵子墓》碑文。墓北原有闵子坊,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
鱼台
闵子骞以德行与颜回并称,被尊为“笃圣”。有“鞭打芦花”(芦衣顺母)的典故。孔子逝世后为避战乱,与樊子迟、宓子贱迁至棠邑(今武台)办学,定居于今大闵村。大闵村建有闵子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r9pqo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