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萧太后是怎么独揽政权的?

大辽乾亨四年深秋,辽景宗耶律贤忽然死在了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终年35岁。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老婆孩子。遗诏特别申明:“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此时,…

大辽乾亨四年深秋,辽景宗耶律贤忽然死在了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终年35岁。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老婆孩子。遗诏特别申明:“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此时,皇后萧绰(燕燕)年方30,儿子耶律隆绪,也只有12岁——孤儿寡母,在风口浪尖上沉浮。辽国朝廷,阴云密布。那些觊觎皇权的野心家们,纷纷交头接耳、私下串通,萧绰已经感到了迫在眉睫的政治威胁。

《辽史·后妃列传》记载如下:“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轸、韩德让进曰:‘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后与斜轸、德让参决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边事。”

辽朝萧太后是怎么独揽政权的?这是辽景宗死后,最重大的人事调整,萧绰很快就选定了“政治嫡系”。《后妃列传》提到耶律斜轸,此人即耶律贤的堂叔,“实权派”。韩德让虽为汉臣,却是萧绰的“旧相识”,更可靠。皇后新寡,人比黄花瘦。她在人前抽抽搭搭一哭,谁能不心疼呢?耶律斜轸与韩德让立刻就拍了胸脯、誓死效忠。萧绰感激地望着他们,莹莹泪眼放出两道光彩。这个马背上的女子,有大草原似的心胸,她“疑人不用,用人不移”,随即把军政大权,托付给这群肱股之臣。

萧绰手上,有两块烫手的山芋:其一,控制内政。契丹人也好,汉人也好,与朝廷为敌者,打;为我所用者,拉。其二,拓展外交。南边的赵宋,北侧的女真,东方的高丽,西部的党项……这些浑身长刺儿的老邻居,哪个都不好惹。近也不是,远也不是,辽国邦交全靠这个女人拿捏分寸。

辽朝萧太后是怎么独揽政权的?意味深长的泪水使辽景宗死后的权力交接顺风顺水。萧绰深知轻重缓急:先抓“枪杆子”,把宫廷宿卫、南京留守这几个要害部门,换成自己的心腹。再立新规矩,尤其是那些牛气哄哄的宗室亲王,严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说白了,就是剥夺印把子,然后集体“软禁”。

当然,也有骨肉相残的时候。碰到这种事儿,萧绰不怀半点“妇人之仁”。亲人沦为绊脚石,照样铲除。比如,萧绰的姐姐,还没来得及拥兵篡权,就被抓进了监狱。手足情深,该怎么发落呀?朝野上下,都密切地关注动静。结果,非常干脆:赐死!相关党羽,一率活埋。此后,萧绰的二姐,也下过毒手,没说的,手起刀落——杀了……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的火药味儿,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俗话说:“兵不斩,将不齐”,更何况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历代金阙下,都埋着累累白骨。为了坐稳江山,铲除异己,根本不算什么过错。尽管萧绰大开杀戒,她的追随者却越来越多。

大局已定,胜利者若无其事地擦干了两手血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9f4kq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