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原搅乱局势,借酒宴引发冲突,朱温与李克的冲突
原标题:朱温与李克用冲突内幕:入中原搅乱局势,借酒宴引发冲突
黄巢失败后,大唐帝国让李克用接管了河东地区的军政大权。
皇帝这样做是处于什么理由呢?显然是因为其他地盘已被实力派瓜分殆尽了。
河北是老牌军阀的根据地,这块地方不会给李克用留下进驻空间。关中是帝国皇帝的大本营,也不会给李克用留下进驻空间。
河南等地现在还是黄巢肆意纵横的地方,而且当地军阀遍布,如果皇帝把这种地方封给李克用,他也未必会稀罕。
更主要的是,这种地方深入中原王朝腹地,皇帝也不可能让一个异族军事集团进入。
山西现在分为四个版块:北部的云州地区,现在被赫连铎占据着;西南部的可中地区,现在被王重荣占据着,东南部的潞州地区,现在被的孟方立占据着。
如果皇帝把这些地方封给李克用,这些军阀还不干呢。更主要的是,李克用也不会要这种地方的,因为这种地方,绝不是李克用拿着皇帝的一纸委任状,就能接管的。
这样说来,只有山西中部的河东地区,可以划给李克用了。
当时控制河东地区的人,是大唐帝国的宰相郑傥,现在皇帝让郑傥退回来,李克用遂接管了这块地方。
李克用自长安引兵还雁门,寻有诏,以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召郑从谠诣行在。
更重要的是,在山西已被军阀瓜分殆尽的背景下,李克用如果想强行接管河东地区,帝国中央政府也缺乏力量阻止。
李克用一入驻河东,就开始向山西东南部扩张了,并且成功夺取了以潞州为中心的地区。对于李克用这种行为,大唐帝国政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此时黄巢之乱还没有结束。
冬,十月,克用遣其将贺公雅等赴之,为方立所败;又遣李克修击之,辛亥,取潞州,杀其刺史李殷锐。
当然了,因为黄巢之乱还没有结束,所以李克用还有机会继续扩张。
话说,中原的各路军阀联手,总算顶住了黄巢的进攻,但是仍然感觉力量不够,于是就向李克用请求救援。
黄巢兵尚强,周岌、时溥、朱全忠不能支,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面对这种请求,李克用自然是欣然而往,因为这显然是他向中原扩张的好机会。
面对黄巢威胁的军阀,自然希望李克用赶紧率军南下;没有受到黄巢威胁的军阀,一看李克用想路过自己的地盘,自然像防贼一样防着李克用。
他们都在想:李克一旦进入自己的地盘,会不会反客为主呢?所以李克用想从诸葛爽的地盘南下,诸葛爽明确表示拒绝,并且派兵拦截。在这种背景下,李克用只好绕道南下。
二月,克用将蕃、汉兵五万出天井关;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辞以河桥不完,屯兵万善以拒之。克用乃还兵自陕、河中渡河而东。
因为李克用修成了正果,所以许多读史者看到诸葛爽竟然这样对待一心剿匪的李克用,自然会认为诸葛爽太坏了。问题是,现在军阀混战的序幕已拉开了,如果那些军阀不防着李克用,李克用自然会兼并他们的。
事实上,就在前不久,李克用就把孟方立的潞州兼并了。在这种背景下,诸葛爽提防李克用,有什么好奇怪的?
当然了,因为李克用修成了正果,所以人们自然会夸大李克用在围剿黄巢时的重要意义。
更主要的是,从表面上看,李克用入长安,黄巢逃出长安了;李克用入中原,黄巢就兵败逃亡而死了。其实呢,这都是众多军阀联手围剿的结果,绝不是李克用神功无敌的结果。
面对大家围剿,黄巢很快就选择了逃亡。
于是黄巢一系的大部分资源,就被朱温、时溥和李克用瓜分了。
从某种意义上,朱温在此过程中获利最多。因为黄巢一系的众多大哥,都选择了率众投降朱温。
全忠复告急于李克用,贼遂溃。别将临晋李谠、曲周霍存、甄城葛从周、冤句张归霸及弟归厚帅其众降朱全忠。
此时投降朱温的这几个人,都也不是普通人,因为霍存、葛存周、张归霸都在此列,这几个人后来都称得上名动天下。
他们选择投降朱温比较好理解,因为大家毕竟是一个体系出来的。
当然了,徐州时溥在此过程中获利也不少,因为黄巢一系的二号人物尚让率众投降了时溥,黄巢的脑袋也被时溥取得了。
克用悉军穷蹑,贼将李谠、杨能、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往降全忠,而尚让以万人归时溥。
围剿黄巢后,最多的胜利果实竟然都让朱温、时溥夺取了,李克用一系自然是耿耿于怀的。
因为,他们控制着话语权,他们自然会说了,李克用把黄巢打得落花流水了,只是因为偶然原因,所以让朱温、时溥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当然了,在此过程中,李克用也没少获利。因为抢了大量黄巢丢弃的物资,还接收黄巢大量的残余力量。
巢收余众近千人,东奔充州;辛未,克用追至冤句,骑能属者才数百人,昼夜行二百余里,人马疲乏,粮尽,乃还汴州,欲裹粮复追之,获巢幼子及乘舆器服符印,得所掠男女万人,悉纵遣之。
把黄巢踢出中原后,大家应该如何酬谢李克用呢?这似乎是一个大问题。
基于李克用的念头,似乎是想把中原趁乱收入自己手中。但是李克用的这个价开得实在太高了。所以,李克用与中原的军阀们矛盾很快就激化了。
所以朱温代表广大的中原军阀给了李克用一个大耳光,差点把他们全干掉。
克用登尉氏门,缒城得出,监军陈景思等三百余人,皆为汴人所杀。
面对朱温这种举手不留情的举动,打得李克用再也不敢试图把脚伸入中原了。
朱温这样对李克用,意思很简单:我们请你到中原,只是帮着剿匪的,如果你识相,我们自然会给你一定报酬;如果你不识相,非要趁乱在中原插上一脚,你李克用很强,但我们中原的英雄也不是吃素的。
表面上,这是因为李克用在酒宴上说话语气嚣张,所以惹得朱温大怒。其实呢,这是围剿中原霸权引起的争斗。
全忠就置酒,声乐、馔具皆精丰,礼貌甚恭;克用乘酒使气,语颇侵之,全忠不平。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朱温这样做,绝不是简单的因为李克用侮辱他。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打击李克用对自己不利,朱温肯定不会和李克用一般见识的;反过来说,如果打击李克用对自己有利,李克用和朱温再套近乎,也是没有用的。
朱温敢这样对李克用,显然是因为他知道,李克用的基本盘在山西,现在还一时无力南下争夺中原。现在的李克用,无非是想通过恐吓的方式,把脚伸进中原地区罢了。
关键是朱温也知道,面对李克用这种咄咄逼人的样子,中原的军阀都也非常不爽。所以朱温自然知道,只要自己敢代表中原军阀出头,就会让自己在中原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面对李克用这种嚣张的样子,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就朱温敢直接把大耳光打在李克用的脸上。朱温以后在中原说话时,嗓门自然可以更大一些。
李克用受此重挫后,也知道自己实在有些高估自己的实力,更低估了中原实力派的态度与实力。于是,李克用大喊大叫了一番后,也只能无奈接受这种事实。
在此过程中,大家会经常提到一个关于李克用老婆的故事。
李克用想追过去痛打朱温,但是他老婆劝住了他:你不还手,就是朱温打了你;你如果还手,就成了你和朱温斗殴。你千万不要还手,而应该找皇帝说理去,让天下人去评理去。于是,李克用就没有去打朱温。
明,克用至,欲勒兵攻全忠,刘氏曰:“公比为国讨贼,救东诸侯之急,今汴人不道,乃谋害公,自当诉之朝廷。若擅举兵相攻,则天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有辞矣。”克用从之,引兵去。
实际上,这不过是李克用一伙欲盖弥彰的言词罢了。
如果李克用有能力打朱温,而且敢打朱温,肯定早就冲过去了,因为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善茬。
可问题是,朱温打李克用,是代表中原各大军阀打的。所以面对这起事件,也没有一个中原军阀愿意替李克用鸣不平。
在这种背景下,李克用只能选择无奈地接受这种事实,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和朱温开战,李克用在中原地区肯定找不到盟友的。
当然了,朱温也算给了李克用一个台阶下。
那天的事,是我的一个小弟背着我干的。并且是把责任推给了一个死于意外的小弟身上。总而言之,害你的人已死了,你消消气吧。
而且在此过程中,朱温也暗示李克用,你想把脚伸进中原地区,绝不是我们中原的军阀看着非常不爽,就是大唐中央政府看着,也感觉非常不爽,所以你千万不要再痴心妄想把脚伸入中原地区了。
克用从之,引兵去,但移书责全忠,全忠复书曰:“前夕之变,仆不之知,朝廷自遣使者与杨彦洪为谋,彦洪既伏其辜,惟公谅察。”
总的来说,李克用、朱温两个人都进行了一场皇帝新装式的表演,于是这起冲突,就以李克用退出中原结束了。
李克用在退出中原前,还想到许州周岌那里碰点运气,问题是,周岌也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于是只好作罢。
丙子,克用至许州故寨,求粮于周岌,岌辞以粮乏,乃自陕济河还晋阳。
朱温这样痛打李克用,加强了自己在中原的地位。因为这件事表明,谁敢惹朱温,朱温都会毫不犹豫地打击他。比如,李克用牛逼吧,朱温伸就打得他满脸都是血,关键是,李克用还只能骂骂咧咧地离开,就是不敢还手。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想与朱温相争时,必须得掂量好后果。
朱温的这种表现,是一世之雄的必备素质。
不论对手有多强,只要他敢侵犯你,这时机允许的情况下,就要举手不留情。
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素养,就只能给别人当小弟。因为在那种杀人如割草的时代里,能站在台前露一下脸的大哥,都也是凶悍到极点的人物,如果你什么也害怕,估计都不用打仗,吓也能让人吓死了。
在乱世,人们容易培养出这种强悍的性格。
在和平时代,一个人奉行忍让退缩的态度,虽然未必是最优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显然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选择,因为这种选择可以让你远离危险。
在在乱世之中,一个人敢冒险,一个人事事退缩,谁会更容易活下去,实在难说得很。因为在那种时代,你不敢玩命,常常也会很快死于非命的。所以人们更容易倾向于选择冒险玩命。
但是毫无预兆的,就敢把大耳光打在李克用那种人脸上,也实在不是谁都敢干的事。在随后围剿秦宗权的战争中,朱温能成为时代的主角,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而来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5jq1u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