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绂帮雍正扫除政敌,反被其倒打一耙,里外不是人
李绂(1675-1750)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小时候聪明好学。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编修,曾奉旨典试云南、浙江,又代皇帝赴广州祭祀“南海之神”,擢内阁学士,授左副都御史,出任会试考官,被劾舞弊,命赴永定河工效力以戴罪图功。雍正登基不久召他返回京署吏部侍郎,被派往山东、江苏督促漕运,任兵部侍郎;出任过广西巡抚;当过直隶总督,几个月后又卸任
李绂作为学者和诗人,一生著述颇丰,如《八旗通志》、《广西通志》、《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学论》、《三礼义疏》、《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等。但是在直隶总督任上的八个月,却政绩平平。雍正帝曾在他的奏折上批示道:“尔自被擢用以来,识见实属平常,观人目力亦甚不及。朕但取尔秉彝之良,直率之性而已。凡聆朕一切训谕,如果倾心感服,将来智虑自当增长扩充。若硜硜固执鄙见,妄自矜高,不但终见弃于朕,恐致贻笑千古。”在皇帝的谆谆教导下,学者李绂竟然也做了一件小有名气的阴损之事,即囚杀了雍正第二大政敌——康熙第九子允禟。
雍正四年四月,雍正帝为打击政敌,列允禟二十八条大罪,削宗室籍,革去黄带子;五月令其改名“塞思黑”(满语意为猪);六月派都统宗楚及侍卫胡什礼将其由西宁押解回京。行至保定,直隶总督李绂奉命将之“圈住”。李绂把在衙门附近的小房三间,四面加砌墙垣,投放允禟入内,把前门封闭,设转桶传进饮食,在外派官兵看守。房小墙高,时值酷暑,带着铁锁、手梏的允禟时常晕死。到八月,李绂奏报允禟病死。
在保定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称李绂登城查看,决定将允禟幽禁在城东南隅火神庙的东跨院,并在东墙外招人杀猪,杀一猪先打50鞭,打一鞭喊声“猪大逆”,搞得塞思黑昼夜不宁,再加上别的折磨办法,果然只“一月时间”允禟就鸣呼哀哉了。所以,后来人们就把火神庙一带叫成“杀猪胡同”。其事虽不可考,但也侧面印证了允禟之死实乃李绂虐待致死,即囚杀。
时人认为李绂系秉承君命谋害了允禟。对此,雍正帝不但不认账,反而表白说:“胡什礼到京回奏、述李绂有俟塞思黑一到、我便宜行事之语。朕闻知骇异。断以为不可,特命胡什礼星驰前往谕之。又于李绂奏折中,朱批严饬之,李绂奏称并无此语。”“今塞思黑既伏冥诛。则从前胡什礼、楚宗等,擅将塞思黑上锁。后又私自宽释。明系有意欺罔,罪不可逭。著将胡什礼锁拏,交与副都御史常泰带往保定。并将楚宗锁拏,一同明白严审具奏。”
为了给谋害之说洗白,雍正还指责李绂没有把允禟病死情况明白告诉众人,才引起怀疑。不仅如此,几个月后又以荐举失当和诬告田文镜的“罪名”,将李绂降调工部右侍郎。刚过两月,又秋后算账,以在广西巡抚任内错判案件为由,责令回广西受处理。后由刑部拟立十一条罪状定罪当斩,并籍没家产。但在最后时刻,雍正还是看中他的文才,令其编纂《八旗通志》效力,二次带罪图功,才保住了脑袋。此后,李绂辛勤效力八年,方被新皇帝乾隆恢复了官职。
李绂在直隶总督任上,因囚杀雍正的政敌允禟,而栽了个大跟头。此事如果不是雍正指使,则属罪有应得;如果确是雍正指使,则属兔死狗烹。但不管怎么说,这都不是李绂这样的大学者所为。否则,不会被搞得如此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30q5q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