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盛世下的百姓真实境遇如何
明朝时期的永乐盛世,是整个皇朝的高光,按理说盛世的普通的老百姓也是生活也应该是很好的,但事实上永乐年间却绝对是普通人的人间地狱。
朱棣统治下的明朝,老百姓不会问幸不幸福这个问题,而是要问能不能少交粮,或者干脆直接逃亡了。

说一组数据,朱元璋在洪武26年间,也就是1393年交全国的田赋定为2940万担,其中以前在张士诚占据的地方,收税尤其严重,江南的 10个富饶的府的定额几乎达到 600 万担,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可能大家对朱元璋定的田赋没什么概念,就举一次农民起义,在洪武四五年间1371年1372年间,陕西就有农民起义,可规模不大。在洪武30年1397年,陕西高福兴,田九成起义,耿炳文与郭英率军前来平叛,结果高田等人“攻破城寨。杀死官军”,汉中卫派出部队再征,结果又被击败,高田等人乘胜攻入县城略阳,杀了知县,烧了县衙,再攻下徽州(甘肃徽县),再破文县。

朱元璋大惊,再调三万大军,由耿炳文指挥,高田等人大败,残兵转入山林,直到永乐七年1409年才彻底被镇压下去。
高田起义也确实是官逼民反,这还是在明朝初年。
再到永乐时期,田赋再涨10%,每年要收3200万担,尤其是苏州与松江交的田赋要占总数的14%,直接造成农民大量逃亡,田地抛荒。

在1419到1421年间也是永乐时期,户部统计这三年平均收到的田赋为2300万担。数字就可以说明,百姓大概跑了三分之一,这还是王朝初年。
特别是苏州,在1431年到1433年(宣德年间)三年共欠800万担粮,如果田赋没变,假设苏州与松江各占一半,苏州每年应该交224万担,三年就是672万担(强调一点,这是累积欠账,也就是意味着苏州基本每年都交不齐)
基本上苏州这三年就没交过田赋,人都跑完了。
可以说,这个盛世,只是个别人的盛世,并非普通百姓的盛世,但是相对于王朝末期的民不聊生,自然是好得多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6v1qi2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