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考古发现

1900年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吐蕃文历史文书,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遗物,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质藏文文献。这批写卷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

1900年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吐蕃文历史文书,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遗物,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质藏文文献。这批写卷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是研究吐蕃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共存三件,被斯坦因和伯希和窃运海外,分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巴黎国家图书馆。其中大事纪年部分记录了唐朝苏定方与吐蕃军在乌海的一场战争,为传世汉文和藏文史籍所不载。(乌海:今青海省玛多县冬给措纳湖,又名托索湖、黑海,海拔4100多米,位于著名的唐蕃古道上)

1940年,巴考、托马斯等著名藏学家以巴黎、伦敦收藏的敦煌吐蕃写卷整理编辑成《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一书。80年代后,大陆藏学泰斗王尧等人远赴巴黎、 伦敦二地校对了原卷,并参考了其他有关史料,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进行译注和考释,同时增补了一些内容,纠正了巴考书中的错误,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汉文译著。2000年,黄布凡、马德编著的 《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吐蕃文献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和译释。相关译著的汉文翻译参考如下:

一、“及至羊年,(高宗显庆四年,己未,659年),赞普驻于‘札’之鹿苑,大论东赞前往吐谷浑(阿豺)。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之‘东岱’处与唐朝苏定方交战。达延亦死,以八万之众败于一千。是为一年。”

二、“至羊年(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赞普驻于乍之鹿园。大论东赞驻吐谷浑。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东如与唐廷苏定方交战,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一千。一年。”

唐军于乌海大败达延这一记载已被范文澜、蔡美彪所著的《中国通史》和1989年出版的《吐蕃史》所收录。此外,美籍华裔学者张琨于1959年发表的英文著作《敦煌本吐蕃纪年之分析》(其汉译本见《唐·吐蕃重要文献选辑》)则记为达延战死,阿柴人口从八万减到一千(注:吐蕃称吐谷浑为阿柴)。

敦煌遗书中的乌海之战虽不为传世文献所载,但在多部西藏史书中却记录了唐军攻至吐蕃国都一事。据《西藏王臣记》记载:【伦布噶(即大相噶尔东赞)为报此恨,又率领藏军十万,大袭唐军,噶尔卒于军中。此后又盛传唐军入藏,急将觉阿释加像迎至神变寺,藏于南镜门内,以泥封门,别绘一文殊像以掩之。未儿,唐军果至,纵火烧布达拉宫,未能将觉阿佛像迎走,乃将不动佛像运至半日程地】。

《新红史》中也有噶尔(即禄东赞)率兵十万攻唐死于军中及唐军直入吐蕃,纵火烧红山的类似记载。《资治通鉴》667年则记有吐蕃入侵“生羌十二州”的战事。值得一提,噶尔·东赞和663年后担任安集大使防备吐蕃的唐军统帅苏定方二人卒年皆在乾封二年(667年),如果此项记载属实的话,他们这个时间似乎有交手的可能性(亦可能他派遣其他将领入藏)。 但从敦煌遗书、《西藏王臣记》和《新红史》的记载可看出,670年唐蕃双方在大非川交战前几年便爆发了冲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68jl4f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