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历经五朝的前北洋水师司令:萨镇冰
萨镇冰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94年人生的辉煌时代在前清。民国以后建树不多。此间,亦有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武昌首义的战时出走;1913年的镇压反袁起义;1917年的阻止驻沪海军南下拥孙;1926年北伐时期的弃职引退等引人争议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家们给予了他极大的照顾,避短扬长被塑造成中国海军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历经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反蒋的“中华共和国”政府以及新中国政府的“五朝元老”。
不过,萨镇冰自10岁进马尾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14岁上舰实习;16岁充练舰少尉出国远航;17岁派赴英国深造;46岁成为前清海军“总司令”,确实是中国近代海军化石级的元老人物。他临终前3个月留下遗诗一首,似乎是在总结自己的后半生,并表达对后世的期望:
衰躯不与世争光,偶向经坛拜梵王。
尚望舟师能再振,海表一扫捍岩疆。
清朝政府时期:
1859年3月30日(咸丰9年2月26日)生于福州。
1869-1872年(同治8-11年)马尾船政后学堂第二届驾驶班学习。
1873年(同治12年)派登“扬武”舰练习,随舰巡航。
1874年(同治13年)任巡缉台湾沿海的“海东云”兵舰二副。
1875年(光绪元年)充“杨武”练舰少尉,首次出国远航。
1876-1880年(光绪2-6年)奉派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1881年(光绪7年)任“澄庆”兵船大副。
1882-1885年(光绪8-11年)任天津水师学堂管轮学堂正教习。
1886年(光绪12年)任北洋水师“威远”舰管带,官阶为精炼前营游击。
1887-1895年(光绪13-21年)任北洋水师“康济”练舰管带,官阶由精练左营游击升参将,后晋副将。北洋水师覆灭后革职、返乡。
1896-1897年(光绪22-23年)被张之洞启用为吴淞炮台总台官。
1898年(光绪24年)调任“通济”练舰管带。
1899年(光绪25年)4月,受到慈禧太后陛见,以总兵衔补用为北洋水师帮统领,兼任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最大最新的“海圻”舰管带,达6年之久。
1900年(光绪26年)庚子战乱时参与“东南互保”。
1903年(光绪29年)补授广东南澳镇总兵,未到任,不久升为北洋水师统领。
1905年(光绪31年)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此后为重振中国海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和措施。其在中国近代海军中的地位和声望亦主要原于此阶段。
1908年(光绪34年)奏请每年派舰访问华侨集中的南洋各地抚慰侨胞,并亲率“海圻”、“海容”驶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安南等国,是为近代中国政府赴海外宜抚华侨的始端。
1909年(宣统元年)2月,奉派与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陆军部尚书铁良筹建海军;7月,奉派与郡王衔贝勒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并著为海军提督;9月,奉派与载洵前往沿江沿海九省巡阅,主持浙江三门湾象山港的辟港典礼;10月,奉派与载洵赴意大利、奥匈、德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考察海军学校、船炮厂及军港等,并购置了一批新舰;12月,取道俄国经西伯利亚回国。
1910年(宣统2年)七月,奉派与载洵赴美考察与购舰;12月,清政府决定撤销筹办海军事务处,成立海军部。补授萨镇冰为海军副都统加海军正都统衔,并节制巡洋、长江两舰队。
1911年(宣统3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奉命率舰赴鄂镇压,在舰队反正起义前夕,离舰出走,或称引退。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2月,授海军上将街。
1913年(民国2年)受命督办淞沪水陆警察事宜,参与镇压反袁世凯政府的“资和”舰起义。
1914年(民国3年)五月,派为陆海军统率办事处大办事员。任参议院参政员;8月,又兼任上海兵工厂(江甫制造局)总办。
1916年(民国5年)8月,派为闽粤巡阅使。
1917年(民国6年)6月,任海军总长; 7月,张勋复辟,溥仪登位,授为海军部尚书。复辟失败后,任海疆巡阅使; 7月中旬,驻沪海军欲南下追随孙中山,萨镇冰前往阻止未果。驻沪海军遂发表著名的《海军护法宣言》,并南下拥孙。
1918年(民国7年)9月,任福建清乡督办。
1919年(民国8年)12月,再任海军总长。
1920年(民国9年)5月,兼代国务总理。八月,辞代国务总理、海军总长职。复由靳云鹏内阁任为海军总长。
1921年(民国10年)5月,卸海军总长职。
1922年(民国11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助直攻奉;5月,授将军府肃威上将军荣衔;9月,奉派前往安徽、福建查勘烟禁;10月,特派会办福建军务,任福建省长。
1926年(民国15年)12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弃职引退。
民国南京政府期间:
1927年(民国16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受聘为国民政府海军部高级顾问。
共和政府期间:
1933年(民国22年)11月,蔡廷锴等人发动“福建事变”,萨镇冰全力参与,并出任“中华共和国”福建省政府主席,事变失败后,彻底退出军政界,蛰居福州。此后,开始把余生精力转向慈善事业,抗战期间在大江南北及东南亚游历。至1948年7月27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李宗仁亲苙代表蒋介石邀请即往台湾暂住,遭婉拒。
人民政府期间:
I949年8月,联名签署文告欢迎人民解放军;9月,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因病未克入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0年被选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52年4月10日22时在福建省立医院逝世,终年94岁。毛泽东、周恩来等致唁,福建省、福州市各界参加了公祭仪式,灵枢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山。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63a93i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