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前大喊“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1566》里的胡宗宪是一个十分悲情的人物,他本是严嵩的得意门生,身担浙直总督和浙江巡抚的重任,不幸的是卷入了朝廷之中两大利益集团的争斗之中,下场凄凉。…

《大明王朝1566》里的胡宗宪是一个十分悲情的人物,他本是严嵩的得意门生,身担浙直总督和浙江巡抚的重任,不幸的是卷入了朝廷之中两大利益集团的争斗之中,下场凄凉。

当时,由于内阁首辅严嵩和儿子严世蕃控制朝政十余年,任用亲信、贪墨无度,造成朝廷财政1000元万两的亏空,下一财年已经难以为继。为了补上朝廷的亏空好继续把持朝政当首辅,严嵩父子也是费尽了心机。

他死前大喊“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经过周密部署,严嵩父子最终决定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也就是把稻田该种桑田,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蚕丝产量多产丝绸出口西洋换银子。再者浙江的当家人胡宗宪是严嵩的亲信,推行起来较容易。

可是严嵩集团的死对头徐阶张居正集团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改稻为桑”的意图。徐阶、张居正是聪明人,清楚此时正是扳倒严嵩集团的绝佳机会。

只要让严嵩父子在浙江无法推行“改稻为桑”,无法完成西洋商人预定的五十万匹丝绸的任务,筹钱补亏空的事情就必然泡汤了,他们自然就在嘉靖皇帝那里交不了差。

他死前大喊“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交不了差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严嵩集团下岗,徐阶张居正集团上位。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失败者很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没有人会让步,权利的争斗向来如此残酷。

胡宗宪正是这一场斗争中的关键人物,身兼浙直总督和浙江巡抚两副重担的他是“改稻为桑”的第一责任人。一心把“改稻为桑”干成的那拨人特别关注胡宗宪,一心把“改稻为桑”搞砸的那拨人更关注胡宗宪。

作为严嵩的得意门生,胡宗宪很难驳了情面而致老师于死地,但“改稻为桑”对自己来说又是一步死棋。推行“改稻为桑”一是会得罪徐阶张居正集团;其次会导致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让老百姓无地可耕,早晚会造成民变,自己到时也是个死。

他死前大喊“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胡宗宪尚属既有良知又有智商的官员,不想坑死老百姓,也不想坑死自己,采取了“拖”字方针,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改稻为桑”的政策。最终,“改稻为桑”的政策黄了。

朝廷的亏空自然没有补上,严嵩最终也倒台了。虽然胡宗宪蒙混过关了,既没有造成民变,也没有得罪徐阶张居正等人,可他的好日子还是到头了。没了严嵩的庇护,胡宗宪再也没有靠山了,也就成了别人宰割的对象。

电视剧中虽然没有明说胡宗宪的结局,但历史书上却很清楚。因为是严嵩重用的人,在严嵩集团倒台后各部言官集中弹劾胡宗宪。最终,没犯多大错误的胡宗宪被逮捕入狱,而且也不审就一直关着,直到他死为止。

他死前大喊“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为朝廷东南抗倭立下大功的胡宗宪就这样瘐死狱中。可谁让他为求官爵依附于严嵩集团呢,选择真的很重要。胡宗宪能成为东南柱石,倍享功名利禄是严嵩所赐,而瘐死狱中更是严嵩所赐。

正如《左传》所云“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我等衮衮诸公应以此为戒。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vk43v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