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的故事
巧谏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草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萧瑀阅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于是,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当时朝中规定:“在皇帝命令执…
巧谏高祖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草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萧瑀阅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于是,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当时朝中规定:“在皇帝命令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妥之处,臣僚应该向上奏明,加以改正”。萧瑀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规定的。但唐高祖闻后,心中不悦,于是召见萧瑀,责问他为何不按时发布政令。萧瑀慷慨陈词,用隋朝“内史宣勅”、“前后相乖”,致使:“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的史实,来说明唐高祖所拟政令“不经审勘”的危害。接着,萧瑀又陈述了他在皇帝“每授一勅”之后,“必审勘,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于此”。李渊听后,也只好说:“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
力劝立贤
武德九年(626年),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李渊偏向于长子李建成,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萧瑀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李世民作诗《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tolrvep.html
赞 (15)
相关推荐
朱寿昌弃官寻母(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弃官寻母》讲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则故事。他是流传甚广的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弃官寻母故事原文宋代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宋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已年七十余矣。弃官寻母翻译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刘氏,嫡妻妒…爱新觉罗·载沣载沣的故事(轶事典故)
相貌堂堂载沣相貌堂堂,当年出入宫廷的美国医生曾这样描述:“他缄默少语,相貌清秀,眼睛明亮,嘴唇坚毅,腰板笔挺,虽不及中等身材,但浑身透露着高贵。”生活新潮载沣曾出使过欧洲,携带“布鲁厄姆”欧式马车回国,并自购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在这位亲王的日记中,经常出现哈雷彗星、五星连珠、日食月食的记载,这些大多出自他的观测。这位摄政王首先使用汽车、电话、剪辫子,也是第一个穿西服的王公,一直被视为晚清…2025-04-2873436袁盎的故事(轶闻典故)
袁盎任楚相被罢官后,在家里面待着,斗鸡走狗,游山玩水,和洛阳游侠剧孟是好朋友,当时安陵有个富人劝他说:“剧孟是一个赌徒,赌博的人你不要和他来往。”袁盎说:“剧孟虽然是个好赌博的人,但是你知不知道,剧孟的母亲死的时候,前来送葬的车子有上千辆,这个人如果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缘?再说,谁没有危难的时候呢,一个人有了灾难,上门求救,能够不以父母在家为借口,不以生死存亡为托辞的,天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