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取经的经过,其实是违法偷渡!

629年(一说627年),当时唐朝还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突厥经常侵扰中原,边塞局势不稳,唐朝政府禁止出国。玄奘上书朝廷要求出国取经被拒绝。这年秋天,长安闹饥荒,朝廷同意僧侣外出就食,玄奘乘机离开长安, 来到边塞重镇凉州。凉州都督执行朝廷命令,過令玄奖返回长安,幸得当地高僧的帮助得以逃避禁令。他星伏夜行,风餐露宿,到瓜州时朝廷的通缉令也到了,瓜州州更为他这种立志求经、勇往直前的精神打动,毅然放他西行。途中他结识了一个西域人,并请他做向导。玄类越过王门关不久向导就跑了。他独自人继续赶路, 进入大戈壁。800里的沙漠上无飞鸟, 下无走曾,他迷路了,慌乱中又弄翻了水袋。但他曾经发誓,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便继续西行。几天后,他昏倒在沙漠里,幸而离绿洲不远,他被凉风吹醒,又找到水源,才摆脱困境。出了大沙漠,玄奘经伊吾国来到高昌国。

玄奘带着一行人马, 越过雪山冰河,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西突厥可汗接待了他们。从那以后,玄奘一路上十分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人到天竺。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叫作那烂陀的大寺院。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有名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习。5年后,他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玄奘的游历,不仅在佛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着600多部佛经,回到阔别10多年的长安。他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在长安西郊,他受到朝野僧倡“空城出观”的热烈欢迎。不久,唐太宗又召见了他,随后下令组织规模宏大的译场,调集高僧协助玄类翻译佛经。19年中他共译经论74部,1335卷。 他的另贡献是完成了由他口述、 门徒辩机记录而成的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玄类历时19年,跋涉25000千米的西游取经,直接沟通了唐朝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的友好关系,至今人们仍认为玄类是中印友好的象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o1v8n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