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轶事典故
养鹰休饱
绍定四年(1231年)宋军击毙叛将李全,论功行赏时,将士求赏欲望甚高,朝臣也认为应赐以高官厚禄。史弥远道:“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曹彬下江南,宋太祖未肯以使相与之。况今边戌末撤,警报时至,若诸将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满,猝有缓急,孰肯效死?”因此,有功将士只得到有限的赏赐。
墓址风波
史弥远虽独居相位,也惧怕树大招风,况朝臣中对他独揽朝政,迫害济王,迢立理宗多有微言。虽理宗因感他拥立之功多加庇,终究难得安宁。因而,屡次上疏乞归。
晚年时,他想在家乡找一块好墓地作为归宿。不料竟引出一场风波,几乎使他遭受灭顶之灾。相传,史弥远为找墓地招集许多风水先生,最终看中了阿育王寺这块“八吉祥六殊胜地”。史弥远觉得很合心意,便下令在那年八月中秋节后拆寺建坟。正当阿育王寺和尚听到这个消息,急得如同热锅蚂蚁,阿育王寺方丈更是六神无主,此时有个叫师范的小和尚说他有办法能保护寺院。师范得到方丈允准,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一个月黑风大的夜晚,在城门、宫墙、大街都贴着这样一张诗单:“育王一块地,常冒天子气;丞相要做坟,不知主何意?”临安百姓对史弥远早已怨恨,见了诗单后便纷纷传言:“史弥远要霸占天子气,要谋皇篡位了”,消息传进皇宫,理宗素知史弥远为人,过去他一手遮天帮他坐上了皇位,如今也难保史弥远不会篡皇位。便把史弥远宣进皇宫,查问此事。史弥远也怕皇上翻脸,不光富贵保不住,怕还有灭九族之祸哩。于是,赶紧撒谎道:“臣的坟墓早已做在东钱湖大慈山了,诗单无中生有,望万岁明察。”这样一来,阿育王寺被保留下来,史弥远的坟墓也真的做到东钱湖大慈山了。
转世传说
隆兴二年生于史弥远月湖史相府第。对此有三个传说。
宏智正觉是天童寺住持,倡导默照禅,人称天童和尚。史浩隐居鄮峰时就结识了宏智正觉,并接受了他的默照禅,从此宏智正觉与史浩交往几十年,彼此十分友善。一次史浩与宏智正觉闲聊时曾开玩笑地对他说:“和尚与我孰好?”正觉见眼前的史浩“绮罗烂盈,粉黛列环”,就漫不经心地说:“丞相富贵好,老僧何敢比也。”过一会又自省说:“此一念差,终当堕落泥滓。”事隔数年后的一天,史浩坐在客厅上,俨然看见正觉突然走入堂中,却不见他来到,就派人到寺里去察看,一会,前去察看的人来报说正觉长老圆寂了,史浩觉得很奇怪。大约过了喝一杯茶的功夫,史府后院的家仆来报说:恭喜大人,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史浩默然,心想这便是正觉转世了,于是用觉圆给孩子取小名,等他长大,又取名叫弥远。弥远后来相两朝,共二十六年,权震海内。当时就有人作诗说:“前身元是觉阑黎,业障纷华总不迷。到此更须睁只眼,好将慧力运金。”实际情况是:宏智正觉死于绍兴二十七年,史弥远生于隆兴二年,时间相隔六年,岂是“喝一杯茶的功夫”!
命理之说
史弥远生于甲申丙寅乙卯辛巳。乙卯日辛巳时,春生身强,杀浅大贵,夏平常,秋官煞旺,冬印绶旺俱吉。日干专旺,时上辛金为杀,月上丙火制伏,故贵为宰相。
与观音缘
史卫王弥远一日游普陀,看见大士在茶树上,示一目,盖二十年宰相之谶也。所以从来不写诗的史弥远也硬是吟出四句题观音像赞说:“南海观世音,庄严手持尘。悠然妙色相,救苦度众生。”
朱熹理学
史弥远担任丞相后,不但恢复了支持理学的赵汝愚、吕祖谦等人的官职,还召林大中、楼钥等15位故老入朝。同时,恢复了理学的地位,下令雕版印行朱熹的著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ltju92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