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分封屡现弊端,朱元璋登基不顾劝阻仍分封藩王,有什么内因?结局怎样
朱元璋登基时宗室的力量还是非常弱的,但是勋臣和文官集团力量强大,朱元璋自信自己能驾驭住这股力量,但对于继位人是否能驾驭住,朱元璋没有信心,所以,朱元璋才要大力地增强宗室的力量,增强宗室的力量,最好方法是封自己儿子为藩王
我们探究今天的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朱元璋到底是个怎样的帝王,亲人在他心中有着多重的分量。朱元璋小时候,家乡发生了很严重的蝗灾与瘟疫,父母与大哥相继去世,只留下他与二哥。为了活命的他,就投奔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最后在起义军郭子兴的领导下,一步步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从小失去亲人的朱元璋,对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极为看重的。这要从他的侄子朱文正说起,当时朱元璋与军阀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战,但期间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元璋说朱文正有异心,要知道以朱元璋的性格来看要是一般人背叛他的话,早就已经下令处死了,但朱文正只是被软禁于桐城,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封他八岁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桂林。
解决了疑问之后,我们回归今天的主题:朱元璋在开国之初为何还要分封藩王,又造成了什么后果?
朱元璋本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意,于是在开国之初就他的子孙分封到各地,成为一地藩王。虽然朱元璋很爱自己的子孙后代,但又怕他们在京城勾结朝廷重臣威胁自己的统治,而且只有自家人帮他去镇守那些还未稳定的地方,这样朱元璋才能放心。
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慢慢复苏,一开始制定的休养生息政策也得到落实,各地的藩王们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但考虑到当时的太子朱标又是藩王们的大哥与长辈,很受藩王的尊敬,也就没有狠下心来对付他们。可惜太子朱标不幸去世,朱元璋爱屋及乌之下封其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是大明帝国的下一任继承人。
后来继位的建文帝生长在深宫之中,对于削藩的难度判断失误,他以为自己可以像汉景帝那样轻松平定叛乱,只是他手下没有周亚夫这等强将,导致朱元璋如此严密的设计,都没保住他的宝座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hhtjn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