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死前留遗言: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封王,二十年后一太监成功了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

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并且,他还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最终,经过李继迁和李德明两代的经营,他们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以此,奠定了帝业基础。1038年的时候,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先帝死前留遗言: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封王,二十年后一太监成功了

到了元丰四年(1081年),宋神宗决定派兵攻打西夏。为了震慑西夏,北宋一下子出动了三十多万禁军。大军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地向西夏杀去,誓要将西夏一举灭亡。

西夏虽然经常骚扰北宋的边境,但那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占点便宜。此时,见宋军杀气腾腾地袭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西夏马上向辽国求救。面对西夏的请求,辽国也陷入了两难。以前宋军攻打西夏时,辽国总是尽力从中斡旋,以保全西夏。

但是,这次的北宋来势汹汹,并不是言语能够劝退的。若使宋军退兵,那么,自己就必须要和大宋全面开战。思前想后,辽国还是觉得不趟这个浑水为好。但是,老谋深算的辽国打算从两国的战争中分一杯羹。于是,他派遣使臣向大宋索要关南十县。

宋朝接见了辽国的使臣后,对辽国的意思心知肚明。当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辽方承认关南十县属于宋朝,而宋朝每年赔偿给辽国三十万岁币。盟约签订后,两国一直恪守盟约,以兄弟相称,彼此之间相安无事。

先帝死前留遗言: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封王,二十年后一太监成功了

如今,辽国旧事重提,再次提起关南十县这个敏感的问题。

倘若,将这十县割给辽国,辽国自然会在宋夏交战中作壁上观。如果,拒绝辽国的请求,那么,攻打西夏的时候,势必会受到辽国的种种阻碍。其实,辽国的这一要求,已经违背了当初的澶渊之盟。关南十县,早已在盟约中划分地明明白白。

此时再提出这等要求,难免会对宋朝上下造成伤害。如果细论起来,辽国所占的幽云十六州又何尝不是大宋的领土?宋朝方面虽然愤愤不平,但是,西夏的战事迫在眉睫,只能迅速与辽国达成协议。经过两国讨论,辽国表示可以不要关南十县,但是,宋朝方面必须要将澶渊之盟中的三十万岁币提高到五十万。

盟约既立,则万不可轻易更改。辽国趁大宋与西夏两国交战之际趁火打劫,篡改盟约,实在是令人不齿。但即使是这样,为了大局着想,大宋还是答应了这个要求。与辽国商量好后,宋军马上向西夏进逼。而西夏见辽国不来援救,心灰意冷之余,也平生了战斗至死的悲壮之气。最终,宋军虽然深入西夏腹地,大败西夏。

先帝死前留遗言: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封王,二十年后一太监成功了

但是,宋军迫于西夏寒冷的气候,只得铩羽而归。西夏虽然避免了亡国之祸,但也是元气大伤,丢失了不少土地。最后的胜利者,只有辽国。他在没有出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白白获得了二十万岁币。宋神宗灭夏失败,又被辽国勒索走二十万岁币,直气的是七窍生烟。此后,宋神宗对辽国违背盟约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直到临终之际,他还咬牙切齿地留下遗言:“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即使是不姓赵,也可以封他为王。”在宋神宗看来,辽国要求增加二十万岁币和索要关南十县的事已是违约在先。既然如此,也就别怪自己重提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宋神宗的遗言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为,封王的条件固然诱人,但是,幽云十六州早已成为了辽国的囊中之物。

所以,此时若想收复,不仅违背了祖宗签订的合约,也万万难以做到。因此,在二十多年中,几乎无人想过此事。直到徽宗时期,宦官童贯竟然有了封王的想法。当时,他备受徽宗的宠信,甚至做到了太师。按理说,以宦官之躯,能够做到太师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大宋建国一百五十多年来,也不过出了两位太师而已。至于封王之人,连一个都没有。

但是,心比天高的童贯对太师之位仍不满足,他心心念念于神宗皇帝的临终许诺,想要实现封王的梦想。思前想后,他决定将宝押在马植的身上。马植并非宋人,而是辽人。当时,他听说宋朝的权臣童贯有着封王的想法,于是,主动来找童贯,声称他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奇计。童贯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但是,由于马植辽人的身份,他还是决定为徽宗引荐。

为了掩人耳目,他将马植改名为李良嗣,然后,偷偷地将李良嗣带到了宋徽宗面前。李良嗣向徽宗进言道:“现在的辽国,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天祚帝即位后处处骄奢淫逸,弄的是民不聊生。而女真人势力渐大,我们可以联合女真一起攻辽,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岂不是陛下囊中之物?”徽宗虽然并不热衷国事,但听到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顿时激动万分。

李良嗣见势,进一步说道:“辽国如今已是必亡之势,陛下正好趁此机会收复大宋的失地。燕云十六州的百姓,都会箪食壶浆来迎接大宋的将士。如果,等到女真先出兵的话,燕云十六州的归属就不好说了。”听了李良嗣的鼓动,徽宗和童贯都感到热血沸腾。于是,徽宗立即下达了联合女真,合击辽国的旨意。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李良嗣对辽国十分熟悉,他直接表示愿意作为内应,为大宋谋划此事。徽宗大喜之下,下旨赐李良嗣为赵姓,称他为赵良嗣。从此,赵良嗣不断地来往于宋、辽之间,为女真和大宋的联合奔走游说。女真人不满辽国的统治已经很久了,听说大宋有意合作,他们独立的底气更足了。很快,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直接脱离了辽国,宣布独立,并不断发动对辽国的进攻。

辽国的天祚帝见女真人不服管教,还以为只是简单的部落摩擦,于是,象征性地派了点军士前去镇压。不料,女真人越战越勇,甚至,攻下了辽国的重镇黄龙府。这时,大惊失色天祚帝才调来主力防御,然后,慌慌张张地逃到了蒙古。宋朝方面见女真士气正旺,于是,集结了二十万军队准备一起夹击辽国。

可笑的是,直到宋军集结完毕,天祚帝还以为宋朝军队是来帮助自己的。欣慰的天祚帝派遣使者向宋军求救,这才发现宋朝也准备向自己开战了。这时,辽人才意识到女真和宋朝早就联合在了一起。大难临头之际,天祚帝派人向童贯求和:“大宋贪图一时的利益,同叛乱的女真联合。即使现在击垮了我国,早晚也要遭受女真的攻打,这岂不是唇亡齿寒了吗?”

但是,被封王冲昏头脑的童贯早已将辽国的告诫放在了一边。

所以,他拒绝了天祚帝的和谈,仍然决定对辽国发动进攻。走投无路的天祚帝仍抱有一线希望,他继续向大宋乞和,甚至,表示可以称宋为伯,自己为侄。只要大宋能够保全自己的国家,自己可以向大宋投降。在童贯的眼中,只有那近在咫尺的燕云十六州。他对天祚帝的话置若罔闻,迅速向二十万宋军下达了进军的命令。在两方的夹击下,辽国就这样灭亡了。

但是,在这次战斗中,女真深刻意识到了宋军战斗力的低下。二十万精神饱满的宋军竟然打不过节节败退的辽军,真是令人大跌眼镜。最终,童贯只好请女真人帮忙攻下燕云之地,然后,再用百万贯钱向他们赎买过来。虽然有点不光彩,但是,毕竟也是完成了收复。就这样,一心封王的童贯,终于将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回了大宋的版图

而宋徽宗也遵从宋神宗的遗言,封童贯为广阳郡王。自此,童贯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但是,灭辽之战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没过多久,女真的铁蹄便踏上了燕云十六州。这次,不仅是燕云之地,连北宋的都城都被攻破了。回顾这段历史,辽国灭亡的根源还在于对澶渊之盟的违背。但是,童贯为了个人利益与女真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北宋灭亡,他要负很大责任的。待到宋钦宗即位,他被处死的时候,不知他是否想起了那句“唇亡齿寒”的告诫?

参考资料:

【《新唐书‧卷第二百二十一‧西域上》、《宋史》、《燕云十六州》】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geruo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