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会把钱比作铜臭,出处在哪?
常言民不跟官斗,这在现代或许不现实,因为现代若是有人贪赃枉法或者是以官职来谋求利益干一些坏事,那党跟国家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但古代可不一样,古代的官僚阶级远高于普通老百姓,一个九品芝麻官都可以轻易的颠倒黑白,弄得其辖内的许多百姓妻离子散,毕竟官官相护,没有人愿意为了一个没什么背景的百姓去得罪同僚。
所以古代的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考取功名,在科举诞生后,考取功名可以说基本上靠自己努力,毕竟各朝各代对于舞弊一事查的还是很严的。但科举诞生前的汉朝,想当官要不就是荫补,要不就是察举制,甚至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还公开卖官。

为了升官,之前口碑还算好的崔烈动起了歪念头,他开始凑钱去买官,由于家中余钱不足,他还买通了程夫人,让程夫人帮忙说了点话,于是一千万钱的司徒官衔就这样被崔烈以五百万钱买到了手。当上司徒后,崔烈洋洋自得,觉得自己特别机智,一下子就省了五百万钱,还当上了如此大官,可谓光宗耀祖。
或许是被权势迷昏了双眼,崔烈越来越飞扬跋扈,跟之前那个官衔不大却儒雅随和的崔烈已经宛若两人。并且,崔烈觉得自己既然当上了司徒,就必然要把之前那五百万钱给捞回来,否则的话岂不是白花钱买这个官职了。于是崔烈也开始大收黑钱,自然在朝中的名声越来越丑

崔钧也看不惯崔烈最近的行为,于是便对其父亲如此说道:“父亲你之前没有当上三公,却在人们眼中有着等同于三公的声望以及地位,如今当上三公了,却令天下人十分失望。”崔烈连忙发问:“为什么这么说”。此刻的崔钧沉吟了一会,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论者嫌其铜臭。”而这也是铜臭的出处,如此经典的名言,正是因买官而遭儿子嫌弃所有的。

崔烈也算是晚节不保,本来享有极高的声誉,若是一直持续下去,在东汉末年说不定也能成为个人物,乱世之中未尝不能靠自己本事坐到三公的位置。可买官却毁了他的名声,令其留了数千年的骂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dob4ki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