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原标题:楚国是怎样炼成的?蛮荆之邦受轻视,地缘优越成霸业春秋南方霸主楚国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部楚国的奋斗史。由于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死于公元前771年,而此时在位的…

原标题:楚国是怎样炼成的?蛮荆之邦受轻视,地缘优越成霸业

春秋南方霸主楚国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部楚国的奋斗史。

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由于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死于公元前771年,而此时在位的楚国国君是蚡冒,我们讲述春秋时期的楚国历史,就从蚡冒开始讲起。

韩非子》称蚡冒为楚厉王,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熟悉和氏璧典故的人应该都知道他。

楚人卞和得到包裹和氏璧的石头之后,立刻把他献给了当时的楚国国君楚厉王,但楚厉王有眼不识金镶玉,认为卞和拿了块来骗他,于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这个故事大概是子虚乌有的,只不过为了给和氏璧增加一点传奇色彩而已,只不过在这过程中不经意地黑了一把楚厉王,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位有眼无珠的国君。

这种看法或许抹黑了楚厉王,但也不能说是什么坏消息。因为如果没有和氏璧的故事,楚厉王在民间恐怕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名气。

究其原因,还在于当时的楚国太落后,实力也不强。

换言之,此时的楚国还只是一个野蛮落后的诸侯国,中原诸国眼中的“蛮荆”。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诗·小雅·采芑》

严格地说,这种看法也不算抹黑楚国,因为史书在说起楚厉王及其祖先的创业历程时,用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样的句子。

意思就是说:楚国国君就像个农民工一样,带头干脏活苦活累活,一点都不潇洒,更没有谦谦君子风。

大概也就是从此时起,楚国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天大道。

楚厉王时代的史料记载不多,我们只能简单地说:在楚厉王时期,有大量未被开发的土地得到了开发,周边也有一些不知名的部落(非诸侯国)被楚国兼并。

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楚国的起家方式和秦国、晋国都很像:他们周边都有一些不归周天子管辖的蛮族部落,他们也都通过兼并这些部落的方式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好处。

楚厉王去世之后,本该由他的儿子继位。但楚厉王的弟弟熊通有不臣之心,实力也很强大,最终干掉了楚厉王的接班人,自己爬上了楚国国君的宝座。

熊通同样是值得被铭记的人,因为他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楚武王。

在楚武王时期,他一共兼并了九个国家,分别是:权国、卢国、罗国、绞国、榖国、贰国、郧国、轸国和州国。

在楚武王时期,楚国已经成为了足以与齐国并列的两大强国之一,紧随其后的是由郑庄公主政的郑国,而此时的秦国和晋国还差得远呢。

楚国之所以能够占据先发优势,主要是因为它的地理环境非常好。

秦国也好,晋国也罢,他们都处于北方,而对中国历史有些微了解的人都该知道:在明朝之前,中国北方的开发程度一直是领先于南方的,而北方蛮族也远比南方蛮族更强大。

秦国和晋国在与蛮族纠缠的过程中,几乎都发生过国君战死沙场或军队大败而回的事,而南方的楚国在消灭附近小部落和小诸侯国时,却显得异常轻松。

由于楚武王是依靠政变上位的,所以他对于其他近亲一直小心提防,没给他们太多趁机做大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楚武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熊赀顺利继位,史称楚文王。

在楚文王时期,楚国又灭了邓、吕、申、缯、应和息共六个国家。

到目前为止,即使不算楚国开辟的大片蛮荒地区,也不算楚国灭掉的诸多小部落,仅是被楚国兼并的诸侯国,有据可考的就有十五个之多。

单以体量判断,此时的楚国早已鹤立鸡群,成为了江汉地区无可争议的强国,更成为了中国南方独一无二的巨无霸。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楚国在楚文王去世之后爆发了宫廷政变,但楚国新任国君楚成王熊恽还是不辱使命,将楚国版图进一步扩张,吞并了弦、黄、英、氏、柏、房、道和夔共八个国家。

到此时为止,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如果单论体量,楚成王时代的楚国完全称得上“天下第一”。

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此时的楚国已经称得上‘天下第一’了,那么楚成王为何最终没有成为霸主呢?”

原因很简单:楚国发展到此时,已经遇到了瓶颈。

单论体量,楚成王时期的楚国的确是“天下第一”,但齐国和晋国并不比楚国差多少。

在以中原地区为棋盘的角力过程中,楚、齐、晋逐渐产生了冲突。

楚成王在位时间足足有五十年,在执政生涯早期,他与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隔空暗战;在执政生涯末期,他与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直接交锋。

结果都是楚国以失败告终。

这是由于楚成王无能吗?显然不是。一个无能的国君怎能在位五十年呢?一个无能的国君怎能躲过各种可能出现的明枪暗箭呢?

此时的楚国空有体量,却始终无法与齐、晋争雄,主要还在于他们出身南方,无法在中原寻求到身份认同感。

大家说起齐国的开国国君,那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周武王的老师;

大家说起晋国的开国国君,那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身份尊贵;

大家说起楚国的开国国君,熊绎?噢,就是那个喜欢偷牛的人啊,我知道。

至酓绎,与屈紃,思鄀嗌,卜徙于夷屯,为楩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曰夕,夕必夜。——《楚居》

要不……再往上数数看?

有什么好数的?一个蛮邦部落头子,谁耐烦听他们的名字?

和齐国、晋国相比,楚国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土鳖气息,体量又如此庞大。

中原诸侯们虽然承认他是诸侯国之一,但实际上也把楚国当蛮族看待。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想要继续扩张,中原诸侯们自然会感受到压力,所以当齐桓公和晋文公高举周天子大旗的时候,中原诸侯们纷纷响应。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被齐国、晋国轮番打压,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到了楚成王晚年时期,他明显感受到了太子商臣对他的威胁,自然也兴起了废太子的念头。

当机立断,不被亲情所累,楚成王绝对是个心狠手辣的枭雄,但太子商臣显然更狠一点:当他听说自己即将被废掉的消息之后,二话不说就带人冲进王宫,把自己的老爸楚成王给勒死了。

PS:这里有一个典故,据说楚成王在临死前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再吃一次熊掌。太子商臣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炖熊掌时间太长,并劝楚成王立刻去死,别想着拖时间。楚成王无奈,只得上吊自杀。

这就是成语“熊掌难熟”的由来。

太子商臣继位,史称楚穆王。

在楚穆王时期,他灭掉了江、六、蓼、蒋、群、舒、鄀共七个国家,按说也对楚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由于楚穆王生了一个好儿子,反而使得他本人的名声不显。

楚穆王的儿子可是真了不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为了让大家对楚国的早期历史有一个直观了解,我特意找了一张楚国早期的历史地图。

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之前我提到过,哪些小国于哪位楚王在位期间被兼并,其实都是有争议的。

楚国:蛮荆之邦倍受轻视,地缘优越成就霸业

他们的确都被楚国所灭,但其中有部分小国的灭国时间无法确定。

窃以为,这些细节没有追究的必要,而只需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楚国的发展绝不是某位大英雄横空出世的结果,而是一代接一代历时百年的马拉松。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426999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