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联合战略
元惠宗北归后,北元形势日趋严峻。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派20万大军,包围了南起辽河畔的金山,北至松嫩江交汇处的今前郭尔罗斯,东至伊通河、饮马河的纳哈出大…
元惠宗北归后,北元形势日趋严峻。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派20万大军,包围了南起辽河畔的金山,北至松嫩江交汇处的今前郭尔罗斯,东至伊通河、饮马河的纳哈出大军。纳哈出被迫投降。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廷在原纳哈出所辖地域设置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部部众分别组成,史称“兀良哈三卫”。明廷封三卫封建主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廷欲以此切断蒙古特别是科尔沁部向外发展的余地。
1399年,惠宗七世孙额勒伯克可汗被卫拉特之巴拉图、乌格尔哈什哈所弑。4万卫拉特叛逃。从此卫拉特以强大兵力不断东扰。也就在这时,从1410年至1424年,明成祖率数十万大军连续5次亲征蒙古,所幸在这极端危急的形势下,科尔沁迅速崛起,其崛起的显著表现就是科尔沁诸部的统一和阿岱台吉被拥立为全蒙古大汗。
这时,正值兀良哈三卫为永乐皇帝背弃许诺而恼火,阿鲁台利用他个人与兀良哈三卫头目的“亲家”关系,以支持兀良哈三卫南迁大宁为条件,发展了鞑靼部与兀良哈三卫的战略联合。为组织鞑靼与兀良哈三卫联军,科尔沁利用与兀良哈三卫相邻的地缘关系,积极组织各部向三卫驻牧地东迁(特别是组织郭尔罗斯部向福余卫迁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3eel3f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