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人际关系
据《遂宁张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遂宁张氏由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白獭河(今湖北省麻城市白塔河村)迁入四川省遂宁县黑柏沟(今属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至康熙年间,张问陶的高祖张鹏翮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张氏崛起,成为一支兴盛长达200年的望族。家族中考中进士者6人、为官者80余人,1人入《中国通史》、2人入《辞海》、3人入《清史稿》、4人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诗文著述流传者50余人,可谓“一家男女尽能诗”。因为张鹏翮和张问陶祖孙二人分别在政治和文学上取得崇高地位,康熙、雍正两帝还亲自为张家赠匾、赐书,可谓名满天下,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
---|---|---|---|
家世 | 高祖 | 张鹏翮 | 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
曾祖 | 张懋诚 | 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 | |
祖父 | 张勤望 | 官至山东登州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 | |
父亲 | 张顾鉴 | 官至云南开化知府。 | |
母亲 | 周氏 | 即墨人,赠孺人。 | |
妻妾 | 元配 | 周氏 | 涪陵人,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周兴岱女。 |
继室 | 林颀 | 江苏人,四川布政使林儁女,著有《林恭人集》。 | |
同辈 | 兄 | 张问安 | 清代诗人、书法家,著有《亥白诗草》八卷。 |
嫂 | 陈慧殊 | 浙江人,江西南安府同知陈亿女,著有《香远斋稿》。 | |
弟 | 张问莱 | 蜀中才子,与书法家梁同书为忘年交。 | |
弟妹 | 杨继端 | 四川人,松江府知府杨玺女,清代女诗人、画家,著有《古雪集》。 | |
姐 | - | 嫁浙江归安监生潘本侃。 | |
妹 | 张筠 | 清代女诗人,嫁骧黄旗汉军袭骑都尉高扬曾。 | |
子辈 | 嗣子 | 张知防 | 张问陶无子,其为张问陶族侄。 |
侄子 | 张知简 | 工对联。 |
好友交游
张问陶天才踔历,名满宇内,交游甚广。据统计,张问陶诗歌中涉及的人物多达800余人,凡活跃在乾嘉诗坛的诗家,多与船山有交往。
关系 | 姓名 | 身份 | 交游 |
---|---|---|---|
同年 | 桂馥 | 学者 | 有《醉后示船山》《与船山说鬼》《戏题船山画兰》《赠别船山》等诗作。 |
洪亮吉 | 官员 学者 | 张问陶同科榜眼,与船山友谊情重,唱和亦多,有《题张同年问陶诗卷》《长至前一夕,久坐待张同年不至,兼怀里中旧游,拉杂书毕不觉破晓》《十二月初三日,雪霁邀同年张问陶、顾王霖过饮,醉后作》《张同年将乞假归蜀,醉后作送之》《岁暮怀人二十四首之十九·张检讨问陶》《送张问陶同年乞假归蜀并序》等诗文赠张问陶。 | |
石韫玉 | 官员 学者 | 张问陶同科状元,二人相交至深,有《初夏偕寿庭、船山同游法源寺,船山见和叠前韵答之》《送同年张船山吉士乞假归蜀》《船山以诗见遗,奉答四绝》《简船山吉士》《九日和船山检讨》相赠。张问陶死后,有《黄复翁家藏船山太守寒山独树图偶题一绝句》《题船山遗墨》《悼船山同年三首》《翌日同往祭船山太守,赋诗述事和绍武韵》等悼念。 | |
李赓芸 | 官员 | 乃船山至交,唱和至多。有《同年张船山吉士赠诗奉答》《秋日过张船山庶常寓》《张莱州(问陶)侨苏州,而居停查郎中(有圻)遘难,作此询之》等诗相赠或探访。 | |
文友 | 诗人 | 张问陶由洪亮吉引荐给袁枚,他对张船山甚推许,称船山为“生平第一知己”。有《答张船山太史》《和船山诗》。 | |
孙原湘 | 诗人 | 与张船山关系甚密,赠诗颇多,有《题张船山太史问陶勾漏山房》《喜晤张船山前辈时辞莱州守侨居虎丘山塘(二首)》《湖舫席上看船山醉即用惠书扇头韵》等诗相赠。 | |
孙星衍 | 藏书家 | 与张船山交深,和诗甚多,有《次韵答船山翰林见慰坠车之作》《又答船山翰林》《次韵张问陶》《张太守问陶为余题半身小影次韵答之》《次韵赠张船山》。 | |
吴锡麒 | 文学家 | 与船山友善,唱和甚多。有诗《喜查小山移居来吴,把晤新居剧谈往事,赋诗奉赠,并寄张船山莱州二首》《除夕前一日(即小除夕)船山招集怀人书屋祭诗二首》。张问陶死后,有《哭张船山三首》悲之。 | |
宋湘 | 文学家 书法家 | 与船山唱和颇多,有《见张船山归田诗卷因次其韵(四首)》《送张船山前辈出守莱州即次留别元韵(六首)》等诗。 | |
弟子 | 姚元之 | 文学家 | 两人交往甚密,唱和频仍。船山作有《题姚伯昂诗》。他题跋过的《姚元之诗稿》今尚存,姚元之称:“师爱余独甚。”船山出任莱州知府时,姚元之有诗《寄蓬莱太守张船山夫子》。张问陶死后,姚元之曾在其《竹叶亭杂记》中怀念恩师船山。 |
崔旭 | 文学家 | 船山极赏识崔旭,以王渔洋门下崔不雕相比,一时传为佳话。张船山作有《题门人崔晓林旭诗》二首。崔旭有《寄船山师》《题船山夫子画兰,兰出石巅,题云:兰之品高,吾谨于高处位置之》《闻船山师自莱州移病归》《读<船山诗草>见赠和诸作有感》《题张船山夫子集后》。张问陶死后,崔旭作诗《闻船山夫子凶问》恸哭。 | |
梅成栋 | 学者 | 嘉庆五年,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同出张船山门下。船山时时指导梅成栋,教育梅成栋作诗要首重人品、要有奇气。后来,已是道光诗坛领袖的梅成栋回忆恩师的教诲。他寄诗于崔旭云:“同受船山夫子恩,座间曾叹两诗人。虚名竟折书生福,潦倒名场十六春。”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368trg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