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女首富周莹是慈禧干女儿,一生乐善好施死后凄凉
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她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
出身商贾
周莹的曾祖父周梅村在清朝嘉庆时期是三原富商大户。于嘉庆元年(1796)始修建周家宅院历时24年,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建成了十七院宅第,“后兵乱周家古建被烧,十六院仅存一院建筑”。然而,就这仅存的一处“周家大院”仍可印证当年周家的富有。咸、同、光年间,周家情势因同治初年的陕西回民反清起义而急转直下,以致家境日蹙,每况愈下。据《重修径阳县志》载:(周莹)“少孤,依于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归吴。”
嫁入豪门
当周家日薄西山时,吴家却如日中天,仍是径阳富商大户、官宦人家。吴聘的父亲吴蔚文(1830-1876)曾任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叙布政使,又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盐业专卖。周莹所要嫁的丈夫吴聘,“有父风,在光绪丁戊(1877- 1878)旱灾时,捐贩银两万两千两议叙郎中”,此时,正是吴家春风得意之时。然而,不久吴聘病亡,一年后,吴蔚文亦在收账途中淹死,家族重担便全部落在周莹一人身上。
经营奇才
作为吴家东院的新掌门人,周莹奉行“诚信仁义”,挂起“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在陕西主要做棉布、棉花、茯茶生意。仅泾阳的裕兴重商号就掌握着泾阳茶票的百分之六十,所以富甲全省。” 经过她的苦心经营,吴家的生意达到顶峰。在甘肃经营药材,湖北经营布匹。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全国108家分店,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等各行各业。其财富积累之快,可以想见。
慈善世家
周莹拥有的这些财富,很大一部分用于了乐善好施。当时,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她在所有设有字号的地方开设粥厂,赈济灾民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活菩萨”。她继承了吴家慈善世家传统,仅有文献记载的,周莹本人以及以她丈夫和嗣子名义的各项捐款达白银20万两以上。用于修筑泾阳县学学署、安吴堡私立小学、三原县善堂(救济所)、西安泾阳乡试会馆、泾阳各大书院,以及泾阳荒年赈灾等。
一品诰命
周莹的乐善好施使她得到了朝廷的二次诰封。一次发生在光绪十一年(1885)。据宣统《重修径阳县志》载:“县文庙自壬戌(当指同治元年即1862年)乱颓圮。周(周莹)承夫志,独立认修,三年竣工,费金四万余。事闻,给二品封典。” 第二次为《重修径阳县志》中记载:“庚子(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两宫西狩,值大荒,(安吴寡妇)命念昔(周莹嗣子吴怀先)赴行在(行在指皇帝出行时暂住的地方),捐十万金助赈,奉旨赏给一品夫人。”
民间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有慈禧认安吴寡妇为“干女儿”,以及安吴寡妇赠送屏风给慈禧太后作寿礼之说。这些虽无史料依据,但却情宜理通。如今,三原鲁桥镇公路上就有“古建民宅:慈禧太后义女安吴寡妇娘家—周家大院”的行路标牌。陕西省图书馆善本库的讲解人员,对参观的嘉宾贵客也会时常说到:这是安吴寡妇赠送给干娘——慈禧太后作为生日寿礼的十二条屏风。真乃可证的文献,记载历史的真实。附会的传说,增添历史的想象。
死后凄凉
宣统二年(1910),安吴寡妇周莹去世,终年42岁。出殡当天,自发送葬的四邻乡亲约八万之众,。尽管如此,她死后也是不幸的,只因是寡妇而进不了吴家陵园,仅安葬在陵园以东200多米的地方,至今已了无踪迹。现仅发现了她的残缺墓志铭,记有:“夫人性慈良,貌和婉,善施与,待人曲有恩谊,故戚姻、族党、子妇、婢仆,皆交颂之。丧之日,哀动闾里,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九日卒,享年四十。嗣子念昔,媳崔氏。”云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35qsmv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