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朽导致灭国 “安乐窝”里的新贵致使后蜀不保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称帝,改元明德,国号大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去世,子孟昶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年)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发兵攻蜀,孟昶投降,后蜀灭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主孟昶喜爱芙蓉花,于是命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故成都别称芙蓉城,流传至今。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毋昭裔还曾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并奏请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节度使往往兼领禁军,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后,命文臣出任这些地区的知节度事,这一措施,开宋代削弱藩镇的先例。
后蜀的政治不算好,但也不太恶劣;环境安定,割据的形势使中原朝廷榨取不到蜀地中的一丝一粒,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条件;文化上继承唐朝和前蜀的情况,与南唐、吴越同为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广政十三年(950年)蜀中一斗米只卖三文钱(一斗重12.5斤,6.25千克。1文钱相当于2毛钱),人民的赋役的负担很轻,府库里储藏的粮食金帛却很丰富。成都城上遍种芙蓉,九月里花开的时候,望去好像一片锦绣。城外墙边,处处亭榭,游人如云,十分热闹。这时的中原正在后汉末年,混乱黑暗,比起蜀中来,颇有天壤之别!
但是这终究是官僚、地主、富商的“乐园”,广大的农民群众至多暂时得到赋役较轻的好处。当地的统治集团的舒服日子也不可能长久,因为在这个“安乐窝”里只会产生腐朽的新贵,一旦中原王朝的实力强大起来了,这些新贵的末日就到了。
孟昶的亲信大臣王昭远就是这些新贵的典型。他13岁就做了孟昶的侍从,是个贴身小使。后来做了通奏使、知枢密使,手掌军权,可定断国家大事。孟昶要对付旧将,就必须提拔自己信得过的新人。在他的心目中,王昭远是绝对可靠的人物,府库财帛,可以任他随便支取,并且没有任何监督。王昭远跟着权利和财富的膨胀,对自己的才干也估计得越来越高。他身居蜀中、执掌蜀政,便自命为诸葛亮。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王昭远竟然自夸自己取得中原是易如反掌。到了被北宋军队打垮的时候(965年),又羞又急,便哭了bu出来,被人们叫做“带汁儿诸葛亮”,成为了一个笑柄。后来,王昭远逃跑时,则被宋军活捉。
就是在这批人的统治下,后蜀晚年的政治,一天比一天腐败。后周、北宋两朝不动则已,一动,后蜀的偏安就保不住了。在这一点上,前蜀、后蜀的情况极尽相同。后唐出兵仅70天而攻灭前蜀(925年),北宋出兵66天而灭了后蜀(965年),所费时间相差无几,看起来像是巧合,实则并非偶然。后蜀亡后,孟昶投降,同年七月逝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35kcpra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