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人物评价
总评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讨伐后蜀、南唐,丝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第威势自异于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做官,俸禄分给宗族,没有余积。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从容问及官吏的善恶,他回答说:“军政之外,不是我应该闻见的。”再三问他,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端谨可用。任节度使知徐州时,有个属吏犯罪,已经结案,一年以后才杖打他,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曹彬道:“我听说这个人刚娶媳妇,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克夫,而朝夕鞭打辱骂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以我迟缓处罚,然而也没有枉法。”北征失律后,赵昌言上表请求对他执行军法。到赵昌言从延安回来时,被弹劾,不能入宫见宋太宗。曹彬在宰府,替他向宋太宗请求,方允许赵昌言朝见。
历代评价
赵匡胤:①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 ②吾任得其人矣。
赵恒: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李)昉与曹彬家尔。
王仁赡:清谦畏谨,不负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李宗谔:彬性仁恕清慎,逊言恭色,在朝廷未尝抗辞忤旨。博览强记,美谈论,被服清素,有同儒者。尤疎财,未尝聚蓄。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造其门者,皆为揖客不名。下吏每白事,不冠不见。局量宽博,喜愠不形,未尝言人过。……保功名,守法度,近代良将,称为第一,真宗屡对近臣称叹其名德。
宋庠:①逮鲁武惠王之兴,功盖盟府,拥旄服衮。绸缪累圣,率义而上。追贲烜赫,王又重之。以劳谦明德,保躬不伐。殁从太烝,为宋宗臣。使今天下言诸侯王世家者,以曹为首。 ②以明允笃诚,道参运始。禽吴馘蜀,助平天下。翊亮三圣,卒为元老,谂谋帷幄。溢动旗常,生极师臣之尊,没从大享之配。显扬追贲,为时第一。
田况:曹冀王彬遭会兴运,勋效寖着。诸将平蜀,竞掠财货,彬独不犯厘忽,由是太祖益知之。性兢畏不伐,破伪唐回入都城,令监门者但报自江南勾当公事回。及勋望曰隆,名宠亦峻,愈谦下诫惧,以保禄位。每出镇藩阃,卑躬待士。遇计台巡视封部,虽朝籍、省部位至下者,亦屏远从者,端笏迓于路左。使者见之,无不愧恐。
欧阳修: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陶弼:蒐兵四解降王缚,教子三登上将坛。
王陶:曹彬、潘美统王师平江南。二将皆知兵善战,曹之识虑尤远,潘所不迨。
司马光:曹侍中彬为人仁爱多恕,平数国,未尝妄斩人。
王辟之:曹冀王彬,前后帅师征讨诸国,凡降四国主:江南、西川、广南、湖南也,未尝杀一无辜,功名显著,为诸将之首。
王称:曹、潘二武惠,俱以大将之材,慷慨仗义,征伐四克,勒功帝籍。而彬操履忠厚,戒誓诸将,不妄杀戮,得王师吊伐之体,则美有不逮矣。……父子俱配食清庙,其最优也夫。
杨万里:本朝曺武恵配享太祖,武穆配享仁宗;韩忠献配享英宗,文定配享徽宗。父子配享,自昔所无也。
黄震:下江南、蜀、广、湖南四国,未尝杀一不辜。天生艺祖,以仁济世,吉德参防,武惠之助多焉。平生惴惴亷谨,接小吏未尝以名呼,虽蛰虫不忍伤其生。而能奖率三军,令行禁止,仁者之勇夫。
刘清之:曹彬在朝忠厚宽和,足师表一世。
罗大经:①汉惟一赵充国,唐惟一王忠嗣,本朝惟一曹彬,有三代将帅气象。 ②至于曹彬之平江南,功亦不细矣,然使相之除,终至吝惜,止于赐钱百万而已。夫太祖岂食言之君,而曹彬亦岂饱则扬去之人哉!英君谊辟远虑微权,众人固不识也。
楼钥:艺祖(赵匡胤)之造邦,武惠之元勋,不容赞叹。……人徒以为武惠为熊罴之士,不知其用兵行师,不妄杀一人,所谓不二心之臣。
李冶:彬伐江南,未尝妄杀一人,拟之方叔、召虎可也。汉之韩、彭、卫、霍,在所不论。
忽必烈: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
许衡:帝王之将,翼义羽仁。泛埽氛祲,湛布阳春。雷归电熄,天宇清明。不矜不伐,流庆殷殷。
脱脱:曹彬以器识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于百虫之蛰犹不忍伤,出使吴越,籍上私馈,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钱;则其总戎专征,而秋毫无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信矣。……二人(曹彬、潘美)皆谥武惠,皆与配飨,两家子孙,皆能树立,享富贵。而光献(慈圣光献皇后)、章怀(章怀皇后)皆称贤后,非偶然也。君子谓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岂无意哉?
胡助:飞龙见知,不欺其主。位高志下,宠厚忧巨。平吴降蜀,勋业最隆。出将入相,善始令终。
孙承恩:懿美济阳,仁厚慎敬。总师专征,武略亦竞。义杀不妄,秋毫不私。一代元戎,忠贞无疵。
归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禅,去五代战争之患,致天下于太平,则有赵普、潘美、曹彬之辈殚其谋。
李廷机:曹彬总兵权,士卒无伤损。
黄道周:曹彬为将,与众不同。仁以戢下,廉以治躬。奉诏伐蜀,图书自封。毫不矜伐,上贺其功。江南之伐,命之总戎。城危将下,忽作病容。誓不妄杀,方起而攻。李煜伏罪,宾待甚恭。尽贺使相,彬曰无庸。但多得钱,何必位崇。既而待异,北伐食穷。历念前绩,禄位善终。
朱轼:古称元首股肱明一体,相待而成,非独辅弼之臣也,征伐爪牙之将亦有之。艺祖初兴,武惠着节,扰攘军旅之间,躬擐甲胄,日不暇给,乃能以仁恕恭让为本。廉俭律身,以礼进退,可谓鞠躬君子也。
《宋会要辑稿》:此父子(曹彬、曹玮)二人皆配享功臣,昭勋崇德阁,忠贤之报乎!
爱新觉罗·昭梿:宋人伐辽之役,人皆怪曹、潘二公,当时宿将,何以偾军至此,不知二人固有所避忌也。太宗性猜忌,高梁之役,自有弃军之耻,曹、潘咸太祖时旧臣,若使进克幽州,必招太宗之忌,鸟尽弓藏之感,良有以也。二将颇识其意,故济阳之师已至涿鹿,乃反退雄州就食,虽粗知兵者所不肯为。而彬顾不知耶,适为偾军之计耳。潘美亦然。
朱文翰:彬实披坚执锐,冒死攻城,渡不测之江,系降王之颈,功冠诸将。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郭子仪、曹彬、徐达筹,大将也。
黄彭年:持己欲静,待士欲宽,临事欲谨,治军欲节,贫毋盗,富毋溢,毋侵有司、毋虐百姓,静也,曹彬近之。
蔡东藩:宋初健将,首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然彬谦仁有余,智勇不足,岐沟之败,误在不智,又误在不勇。勇者非浪战之谓也,遇事有断,是谓之勇。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2nj5e0b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