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轶事典故
杨继宗
嘉兴知府杨继宗非常廉洁,有次进京入觐,汪直想去拜见他,杨继宗却不见。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孰廉?”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年秩满后,杨继宗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正三品)。杨继宗在浙江曾经数次得罪中官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多次在宪宗面前说杨继宗的坏话。宪宗反问:“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张敏吓得赶紧给张庆写信说:“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载于《明史·杨继宗传》)
都御史杨继宗的母亲去世,归乡丁忧,汪直仰慕杨继宗的名声,前去吊唁。杨继宗穿着丧服居于坟所,汪直步行到坟前,拜起后,用手捋着杨继宗的胡须说:“比闻杨继宗名,今貌乃尔。”杨继宗说:“继宗貌陋,但亏体辱亲,未之敢也。”汪直不再敢说话。
假汪直
据史料记载,冒充汪直的是个江西人,叫杨福。杨福曾经在崇王府内使手下为奴,跟随这个内使到了京城,后又因事背逃了回去。经过南京时,遇到了一个旧识,这名旧识说杨福长得像汪直。于是杨福就假扮成汪直,那个旧识就充当校尉先导。两人从芜湖县搭乘驿传南下,经历常州、苏州,又从杭州到绍兴、宁波诸府,所到之处官府皆争先恐后奉承,连市舶司的内官也相信了他们,闻而畏之。老百姓听说汪直来了,很多拿着讼词前来诉冤,这假汪直居然也会去为他们审理。“行骗两人组”到台州、温州、处州及建宁、延平的时候还操练兵马、视察粮库以张威势。汪直不收贿赂,天下皆知,两人所过之处“汪直”假廉以取信,却由这个假校尉大肆收赃,所得甚丰。到了福州,假汪直又称有敕旨,自三司官而下全部小心迎候,小官忤逆“汪直”意者会当即拖出去杖责。这么威风的两人最后居然因为没有符验被福州镇守太监卢胜察觉,终于真相大白,朝野轰动,最后以杨福被问斩结束。
纱帽
汪直每次有事出差,所经过的郡县,县令长官全部都膝行伺候,稍微不顺汪直的意,就会被问:“尔头上纱帽谁家的?”有一次,汪直经过沛县,也用这句话问县令,县令回答说:“某纱帽用白银三钱,在铁匠胡同买的。”汪直哈哈大笑,不再与县令计较。
赞秦纮
汪直每次奉命巡边,声势赫赫,其他巡抚官全部对汪直卑躬屈膝,唯恐礼数不周,只有河南巡抚秦纮偏偏与汪直分庭抗礼,汪直反而对秦纮恭谨相待。秦纮却不买账,又密奏汪直所带旗校过多,骚扰郡县,汪直并不知情。汪直回京后,宪宗问汪直:“各抚臣贤否?”汪直却独推举秦纮既廉洁又有才能。宪宗把秦纮的奏章拿给他看,汪直叩头伏罪,说道:“能疏直,直是以贤之。”宪宗也因此不再怪罪汪直。
不受奉承
巡抚汪霖温恭俭素,不立崖岸,一生平淡无奇,在大理寺任职时也仅仅是循常例做事,按部就班地升职,唯有巡抚京邑时的一件事情让所有人都惊讶了。当时汪直势焰可畏,所经行处守臣极力奉承,唯恐落后。汪直多次到辽海道汪霖部内,汪霖只是以常礼相待。汪直很不高兴,说了些不满意的话,有人把汪直的话告诉了汪霖,汪霖还是待汪直如初,不改其常。汪直见汪霖还像往常一样,反而不生气了。后来再有奉承汪直的反而会碰壁,士大夫们从此都对汪霖刮目相看。(载于《明实录》)
请反记功
成化十六年,兵科给事中孙博上奏说:“东西二厂缉事旗校多毛举细故以中伤大臣。旗校本厮役之徒,大臣则股肱之任,岂旗校可信反有过于大臣?纵使所访皆公,亦非美事。一或失实,所损实多,乞严加禁革。”宪宗颇为不悦。汪直听说孙博的上奏涉及西厂,非常生气,把孙博召来面加诘问。没想到孙博意气风发,侃侃而谈,让汪直大为敬服。于是,汪直向宪宗奏请孙博为西征的记功官,每次出征,必要带上孙博一起前去,众人都为孙博捏了一把汗。孙博刚开始只是假意承顺,威宁海之役后,孙博服了,也上奏赞扬汪直,并且与汪直同功受赏,由给事中(正七品)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正五品)。(载于《明实录》《国榷》)
戏讽汪直
中官阿丑擅长在皇帝面前演诙谐剧,有一次,阿丑装扮成个醉汉,旁边一人说道:“某某大官来了!”阿丑还是酗骂如故。那人又说:“皇上驾到!”阿丑仍然酒醉。又道:“汪太监来矣!”阿丑一下子酒醒。旁人问道:“天子驾至不惧,而惧汪直,何也?”阿丑说道:“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也。” 阿丑扮成汪直的样子,手持双斧踉跄而行,有人上前询问,阿丑说道:“吾将兵,惟仗此两钺耳。”那人又问:“钺何名?”阿丑回答:“王越、陈钺也。”宪宗看后,微笑不语,似有所悟。(载于《明史》等处)
裴泰
成化十九年,因在大同担任镇守太监的汪直与大同总兵许宁不和,宪宗责备汪直许宁不以边寄为重,调汪直为南京御马监太监。当初汪直出使,常常放着好马不骑,自己一个人驾着骡车日夜跑个不停,有司追候不及,动遭棰挞。曾经有一次,定州知州裴泰预先准备好了美食以待,汪直到了之后,仆从个个醉饱,高高兴兴,汪直心下记住了这个裴泰。这次汪直被调,途经曲阳县,有司皆闻风畏避。汪直闲的百无聊赖,困卧公馆中,孤灯荧然。刚好裴泰迎谒上司,经过曲阳,汪直很高兴,向裴泰讨吃的,裴泰拿出随身携带的饮食进献给汪直。汪直似乎忘了自己的处境,把裴泰当成朋友来相待,并且说道:“吾非复前比矣,吾南行,上意犹未可测,明发但得车马备办起程足矣。”裴泰拱手而立,诺诺答应。第二天一大早,裴泰径直驾车而去,声势寂然。(载于《明实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2khuas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