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围剿前灭的洋人数量让人笑掉大牙

晚清时期清政府自顾不暇,内忧外患的时候,由于当时统治者昏庸无度,受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百姓的生活也是十分的艰难和困苦,这时候救世主义和团就出现了义和团在…

晚清时期清政府自顾不暇,内忧外患的时候,由于当时统治者昏庸无度,受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百姓的生活也是十分的艰难和困苦,这时候救世主义和团就出现了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围剿前灭的洋人数量让人笑掉大牙

义和团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扶清灭洋”口号的宣传下,全国各地都有呼应他们的人。

义和团是一个民间组织,他们最根本的目的便是为农民谋取利益,而中国最庞大的群体便是农民,所以当义和团一出现,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义和团最初打着“专灭洋人”的旗号,这让他们在吸引其他人注意的同时也让西方列强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之意。

之后义和团便将口号改为“扶清灭洋”,无形之中将清政府也拉拢了过来,为自己增添了更多的政治力量。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清政府虽然想过借助义和团的力量与西方列强抗争,可是清政府腐败落后,根本没有力量与其一争高下,很快便败下阵来,义和团反而成了这场战役之中最大的牺牲品。

义和团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来势汹汹、声势浩大,而且群众基础广泛,不过计算下来,义和团却没有实现其“灭洋”的目标,反而杀死的洋人数量极少。

对比西方列强杀伤力极大的长枪大炮,义和团的武器大多都是锄头、斧头等传统工具,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是义和团并没有因此放弃抵抗。而支持义和团坚持反抗的更多的是“义无反顾”的精神,据说义和团的前身是白莲教,他们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围剿前灭的洋人数量让人笑掉大牙

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便可以受到庇护从而“刀枪不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被赋予了封建迷信的色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义和团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毕竟封建社会中大家对于鬼神之说更加深信不疑。

在现在的人们看来,用血肉之躯抵抗枪击、炮火,无疑是无稽之谈。但是义和团的多数成员是农民,他们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更多的人加入义和团是为了抒发自己被西方列强压迫的愤懑之情,他们的抵抗在西方列强看来不过是螳臂当车。

1899年秋义和团运动开始,至1900年9月7日义和团运动结束,整个义和团杀死的洋人不过231个。在这些人中,就有将近五十人是儿童,即使义和团杀害了他们,也根本不能说明其战斗力强大。

另外在西方列强的打压下,义和团长期处于被动局面,鲜少有主动出击的时候。在某一次的战斗中,义和团也不过是抓了一些洋人教堂中的老教士和修女将其杀害,而且在攻击教堂时,义和团花费了不少功夫,当面对穷凶极恶的洋人兵团他们更是束手无策。

除了杀害洋人教士,义和团杀害更多的却是中国人,那些中国人有的信奉洋人宗教,有的是为洋人奔走采办的商人,甚至连洋务派的官员也成了义和团杀害的对象。

如果要对义和团杀害的洋人数量和中国人数量做个对比的话,后者数量远远超过前者,甚至被义和团杀害的中国人数量可以称得上是“不计其数”。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义和团运动打破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同时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但是从义和团自身的战斗力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来考虑,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力量,甚至是“不堪一击”。

而这还要归咎于义和团的出身,毕竟义和团的成员主要为农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他们主要依靠“装神弄鬼”、“神仙附体”等封建迷信手段来拉拢成员,而这些虚幻的东西在洋人的枪管之下被彻底击碎,即使义和团规模庞大,也不及近代科技的杀伤力大。

最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在清政府和列强双重绞杀下消失的干干净净,下场可悲可叹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2cc5ug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