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人物轶事

师道述贫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

师道述贫

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与亲人“贫贱离”的痛苦。

不著渠家衣

赵挺之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与保守派苏轼黄庭坚等结怨很深。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赵挺之就曾数次弹劾苏轼——或罗织罪名说他起草的诏书“民以苏止”是“诽谤先帝”,或牵强附会说他的“辩试馆职策问”大成问题。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蔑视,从一事可见一斑:陈师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因没有皮衣御寒,其妻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陈妻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者,家境贫寒的陈师道和官宦之子赵挺之都在其家坦腹东床。当得知妻子借了近为连襟却势同水火的赵挺之的皮衣,陈师道即感受辱,并对妻子大发雷霆:“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元符三年冬,陈师道在郊外参加祭祀,无棉衣御寒而感病致死。据载,陈师道死后,家人无钱安葬,朝廷特赐绢二百匹,让往来者买下,才得安葬。

历史记事

陈无已尝以熙宁、元丰间事为编年。书既成,藏之庞庄敏家。无已之母庞氏也。绍圣间,庞氏子惧为己累,窃其书焚之。世无别本,无已终身以为恨。《却扫篇》

陈无已诗曰:“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则陈无已承嗣巩和尚为何疑。《竹坡诗话》

世言陈无已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文献通考》

余问山谷:“今之诗人谁为冠?”曰:“无出陈无已。”“其佳句可得闻乎?”曰:“吾见其作温公挽诗一联,便知其才无敌。曰:‘政虽随日化,身已要人扶。’”《冷斋夜话》

双井黄叔达,字知命。初自江南来,与彭城陈履常俱谒法云禅师于城南,夜归过龙眠李伯时。知命衣白衫骑驴,缘道摇头而歌;履常负杖挟囊于后。一市大惊,以为异人。伯时因画为图,而邢敦夫作长歌。《直方诗话》

晁无咎谪玉山,过徐州时,陈无已废居里中。无咎置酒,出小姬娉娉舞梁州。无已作减字木兰花云:“娉娉袅袅,芍药梢头红样小。舞袖低徊,心到郎边客已知。金尊玉酒,劝我花间千万寿。莫莫休休,白发簪花我自羞。”无咎叹曰:“人疑宋开府梅花赋清艳不类其为人。无已此词,过于梅花赋远矣。”《墨庄漫录》

建中靖国元年,陈无已以正字入馆,未几得疾。楼异世可时为登封令,夜梦无已见别,行李匆匆。楼问:“是行何之?”曰:“暂往杏园,东坡、少游诸人皆在彼已久。”楼起视事,得参寥子报云:“无已逝矣。”《春渚纪闻》

无已子丰,诗亦可喜,晁以道集有谢陈十二郎诗卷是也。建炎间,以无已故,特命官。李邺守会稽,来从邺作摄局。邺降虏,丰亦被系累而去,不知存亡。无已之后,遂无在江左者。《老学庵笔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2b3lka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