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后世考证
生年
蔡伦出生于1900多年前的东汉中期,但具体年份失考,有关记载蔡伦的史料都是划了一个“?”号,成了谜团。这可能是与他死后被“国”除名而缺失了档案记载所致,也许是他本人早在为进皇宫当官宦便故意隐瞒年龄有关 。
据南宋开国侯、洋州剌史杨从仪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所撰《汉龙亭侯蔡公墓碑》,称蔡伦生于辛酉十一。清光绪年间刘馨伯撰《洋县志备录》,也称蔡伦生于辛酉季秋。辛酉年是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 。
《蔡伦年谱简编》则将蔡伦生年记为公元63年 。
出生地
一般的说法是蔡伦出生在今桂阳县。在宝山脚下,俗称蔡子坪这个地方。东汉官方史书《东观汉记》和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燕塘乡红溪村蔡家现存的清乾隆三十四年续修的《蔡氏宗谱》,记述沿革时引续康熙八年序称:“余始祖大汉受封龙亭侯讳伦字敬仲,住桂阳城南。”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载:“今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 。
但长期以来仍有些问题,尤其原桂阳郡两个属地对蔡伦故里的具体地点争论不下。桂阳郡治郴县、耒阳县也有可能是蔡伦的出生地。
关于造纸术的争议
史书上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十分简略,只说他“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材料的选取、工艺的改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必然艰难曲折,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很复杂,搁在现代,写几十篇论文、几部书都没有问题,但史官却十分吝啬,只用了不足20个字全部交代完了。不过,这个记载虽简略,却很确切,认定纸的发明人是蔡伦,长期以来,成为定论。但近些年来,颇有人提出异议 。
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后汉书》的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人执笔编写的国史。其中蔡伦传这一篇,又是后来崔寔、曹寿和延笃等三人奉东汉汉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补写的。这时距离蔡伦去世才30年。作者跟蔡伦是同时代人,因此有学者认为,《东观汉记》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有人认为,要查《东观汉记·蔡伦传》的原文,必须撇开明清辗转相抄的辑录本,直接从隋唐的古籍中寻找线索。因为那时的《东观汉记》跟汉朝原本是比较接近的。如果拿隋朝《北堂书钞》、唐朝《艺文类聚》和《初学记》等书所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中的文字,跟《后汉书·蔡伦传》相对照,它们在内容上和提法上确有不同。隋唐时期学者引用的《东观汉记·蔡伦传》原文文字简洁,而范晔所写的文字详尽;前者无“造意”二字,后者却有“造意”二字。据此,有学者认为范晔写《后汉书·蔡伦传》可能有失真之处,甚至有部分虚构和杜撰的嫌疑 。
到了唐朝以后,更是有不少人对蔡伦发明造纸术提出异议。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意思是,早在汉朝初年,就已经用纸逐渐代替竹简做书写材料了。到东汉和帝年间(公元105年),蔡伦领导皇家作坊里的工匠,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南宋史绳祖在《学斋拈毕》中认为,“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
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后汉书》的记载是准确的,《后汉书》里的蔡伦传不可信的说法,缺乏深入考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后汉书》和《东观汉记》里蔡伦传的记载,经过查对《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的原文,两相对照,文字大体相同。而记载中“造意”二字就意味着发明创造。而且,蔡伦一度被视为罪人,冤死30年之后才恢复名誉,谁敢贸然不如实地给他立传?更谈不上夸大其词地颂扬他了。因此,以记载蔡伦造纸最早的史书为依据,说他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并不过分 。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的一个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考古学·秦汉卷》,根据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创造出了麻质植物纤维纸。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中发现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古纸,从而引起了造纸起源问题的大讨论。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24u3m3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