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慈禧讨好洋人祭品,被判自尽鸦片砒霜都毒不死他
1901年列强指出赵舒翘为支持义和团的祸首威逼清廷严惩赵舒翘,慈禧太后屈从帝国主义的淫威,答应其无理要求,判赵死罪赵自尽时,因身体强健,吞金不死;喝鸦片与砒霜,犹未死,从午后一时折腾至深夜十一时,尚未咽气。监刑人陕西巡抚岑春煊“再四逼促,词气极为凌厉。赵家人在监视下用纸糊住他的七窍外灌烧酒才毙命
赵舒翘(1847-1901),字展如,号琴舫,晚年号慎斋。陕西长安人。他幼丧父母,由叔母董氏抚养。20岁时师从关中名儒柏景伟。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翌年又中进士,朝廷任命其为刑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后,历任刑部员外郎、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光绪二十一年(1895)升任江苏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内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礼部左侍郎,次年晋升为刑部尚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
赵舒翘的官声本来是很不错的。他清廉爱民,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直声震天下”。在其任凤阳知府时曾捐出俸银2000两,并令夫人率婢女日夜缝制寒衣解救难民;任江苏巡抚期间,对日本人要求占良田建造工厂和住宅的无理行径说:“吾为朝廷守土,岂可尺寸失也。”同时上书“留民生计”、“保全厘金”;在刑部任职期间,他平反昭雪大量民间冤案,如在清查当时震惊朝野的河南“王树汶临刑呼冤案”时,将王树汶释放,处死真犯胡体安,并将制造冤案的河道总督梅启照和河南巡抚李鹤年及开封府、镇平县一批官员革职论处;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仍关心桑梓之事,为家乡捐出2.4万两俸银,重建起横跨沣河的古灵桥,
赵舒翘的厄运其实是从攀上慈禧太后便开始了。戊戌政变后,由于赵舒翘反对变法,而得到慈禧的宠信,擢为刑部尚书,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一月赵舒翘升任军机大臣,后又兼管顺天府尹事务。慈禧多次赏赐赵舒翘绸缎、貂皮等。清廷对“恪守其职、劳勩最著”的大臣从优议叙时,赵舒翘亦列名其中,并得到赐紫禁城骑马的殊遇。赵舒翘对慈禧感恩戴德,十分忠诚。是年十二月慈禧召集王公大臣,谋立溥儁为“大阿哥”,以废黜光绪皇帝。在场诸人“皆失色”,唯独赵舒翘向慈禧祝贺,并声言此事不仅毋庸置疑,且“犹恨其晚也”,以此讨得慈禧的欢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京畿义和团与清军及英国侵略者等发生冲突。五月初九(6月5日),赵舒翘奉慈禧命赴涿州查看,回京后“以义和团无天无法等语实奏。”并公开表示,“拳民既无纪律,望之皆有死色,不可恃也。”可见,他对义和团的行动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但由于他受过力主利用义和团的刚毅的提掣援引,二人关系密切,故对义和团持两面派态度,一方面反对,一方面又主张利用。特别是慈禧公开主张利用义和团后,赵舒翘没有勇气违抗慈禧旨意,只能委婉陈词,表明态度。不久,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光绪等人仓皇出逃,联军头目向清廷全权代表奕劻、李鸿章提出重惩“首祸诸臣”。
“首祸”者中,洋人不便追究慈禧,刚毅又在西逃途中病亡,能予以“重惩”者,就是赵舒翘等人了。清廷起初给赵以“革职留任”处分,但洋人坚持重办,并以武力步步威胁。清廷屈从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改为“交部严处”,又改“斩监候”,再改“斩立决”。消息传出,陕人不服。二十七年正月初二(1901年2月20日) 西安绅民为赵请命,聚集者近万人。但奕劻、李鸿章电奏朝廷,声称如不按外国照会办理,将断难阻止瓦德西率军西进。清廷只得再改“斩立决”为赐令自尽。说赵舒翘死得冤枉,那是真冤枉,他就是真正的祸首慈禧和载漪等人的一只替罪羊。说赵舒翘死得不冤,则是他晚年为保官位的委曲求全和模棱两可,甚至首鼠两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20digh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