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美化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众所周知的“千古一帝”,在他治理下唐朝发展的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但他获得皇位的方式始终是个污点,受到后人争议,那李世民称帝后怎么没有要求史官改写这段…

李世民是众所周知的“千古一帝”,在他治理下唐朝发展的蒸蒸日上, 百姓安居乐业,但他获得皇位的方式始终是个污点,受到后人争议,那李世民称帝后怎么没有要求史官改写这段历史?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美化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事变后,李世民走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也让李世民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让他在无数个日日夜夜辗转难眠。

众所周知,无论皇帝通过何种方式取得江山,都会对自己的上位过程进行美化,李世民也不能免俗。纵然牢牢掌握着国家舆论宣传工具,可民间对李世民取得帝位方式依旧指责不断。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李世民带着无比纠结的心情,向负责给皇帝编著起居注并兼修国史的褚遂良发出了试探,看看能不能稍微修改国史,尤其是“玄武门之变”这一段。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美化玄武门之变?

褚遂良直接给李世民浇了一盆冷水,“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褚遂良的意思很简单,即使我不如实记载,天下其他人也会记载的。碰了个大钉子,可李世民还是不甘心地再次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这句话说的非常露骨了,如果不是《贞观政要》中记载了,让人很容易认为这是杜撰的。如果换成没有原则的史官,当听到皇帝这句话略有威胁的话语时,很可能就见风使舵,把起居注稍微修改。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美化玄武门之变?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让史官彻底掩盖自己夺位的细节,而且能掩盖一些细节,好让自己“名正言顺”。仅过了一年后,李世民找到了宰相房玄龄,有了之前的失败案例,李世民这些说的更加圆滑。

“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这句话非常出名,后人都认为这是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直接证据。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美化玄武门之变?

无论是后代史书记载,还是唐朝野史记载,大家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说法:李世民登基上确实对“玄武门之变”做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尤其把李建成李元吉更是描述的一无是处,“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建成、元吉,实为二凶”等。

李世民为了保住明君的形象大肆抹黑李建成,李元吉。为了逼迫李渊交出皇位,一度“囚慈父于后宫”,最终逼得李渊将皇位传给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1s3687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