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轶事典故
《殷芸小说》及《世说新语》曾记载:王朗中年时以识度推崇华歆,华歆年终蜡祭八神之日曾经与子侄宴饮,王朗也学他。后来有人向张华提起此事,张华说:“王之学华,盖是形骸…
《殷芸小说》及《世说新语》曾记载:王朗中年时以识度推崇华歆,华歆年终蜡祭八神之日曾经与子侄宴饮,王朗也学他。后来有人向张华提起此事,张华说:“王之学华,盖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世说新语》还有一篇关于王朗的故事: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来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还好船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一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了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抛弃了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并且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但此事的可信度却遭后世质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1hbsfuvn.html
赞 (18)
相关推荐
马援的故事(轶事典故)
虮虱无依有一次,马援在寻阳平定山林乱者,曾上表给皇帝,其中有这样的话:“破贼须灭巢,除掉山林竹木,敌人就没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头上生了虮虱,剃一个光头,虮虱也就无所依附了。”据说,光武帝览书后,觉得马援这办法、这比喻,都堪称绝妙,赞叹之余,来了个当场运用,下令把宫中小黄门头上有虱子的,一律剃成了光头。善鉴名马马援好骑马,也善于鉴别名马。他在交趾时,获得了骆越地方的铜鼓,便把它铸成骏马的模型,回朝…爱新觉罗·肃顺轶事典故
亲近君子肃顺当国,近君子而远小人,惩贵近而励寒畯,拨乱反正,指挥若定,奠定“同光中兴”的基础,却远为和大人所不及。他身为八旗贵族,尝云:“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笔厉害得很。”藉此可见他的度量与见识。九字治国肃顺初次面见咸丰帝时,曾提出“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的九字治国方针,此乱世用重典的思路深得咸丰认可。之后掌权,肃顺果然展开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打老虎”运动,不过于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