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隋朝:了结混乱魏晋南北朝,成就唐宋盛世,兴衰仅经历40年
李世民因为善用人才,勤于治理国家,才有了贞观之治,不为人知道的是建立仅40年的隋朝同样也有过辉煌时代,却因为隋炀帝贪恋美色、沉迷酒乐而毁于一旦,给了后来统治者太多教训
隋炀帝与唐太宗
我们回望历史,不禁在隋朝流传千年的“暴君苛政”历史声浪中,惊呼一声“呔!”
到底是怎样惊天的政权更迭,让千年后的人们仍为隋朝这段历史意难平?诚然,“暴君苛政”固然可恨,但可恨之中又不乏可惜。
可惜在于,隋炀帝和唐太宗这两个人,明明一个留下千古骂名,另一个成了千秋明君,却又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
我们不禁好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隋炀帝死后不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明君唐太宗。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或者说,隋炀帝到底给继之而起的唐朝带来了什么?
隋炀帝出游图
毫无疑问,这两者之间太有关系了,没有隋炀帝,恐怕也很难有后来的唐太宗。因为隋炀帝给唐太宗送了一份最难得的大礼——教训。如果没有这教训,没准儿唐太宗也会是第二个隋炀帝。因为这两个人太像了。
像到什么程度?历史学家胡如雷先生说过一句话:
“李世民之于杨广如影随形,但不是相似的形影,而是一个头脚倒立的水中倒影。”
既然叫倒影,可见两个人确实很像。甚至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像。哪里像呢?历史学家蒙曼老师,在她的11月新书《大隋兴衰四十年》中这样总结:
第一,身份像。两个人都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隋炀帝的母亲独孤皇后正是唐太宗的姨奶奶,唐太宗见了隋炀帝,还得叫一声表叔。
第二,经历像。这两个人都是皇帝的二儿子,都没有资格接班。但是他们早年都功勋卓著,也都野心勃勃。两个人都搞阴谋诡计:隋炀帝搞了“仁寿宫变”,唐太宗更是搞了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因此,他们当皇帝的来路,都不怎么正。
第三,理想像。两个人都自视甚高,都想青史留名,为此,当皇帝也都当得兢兢业业。
可是,就是这么两个极端相似的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判若云泥。关键的原因就是隋炀帝给唐太宗提供了教训。蒙曼老师将这两个教训总结为:
一,人民值得尊重。
二,君主需要节制。
先看第一个教训。要知道,唐太宗亲身参与过隋末农民战争,亲眼见识过人民力量的强大。所以,他对老百姓的看法和隋炀帝截然不同。他知道,单个老百姓看起来固然软弱,但是,把一个个老百姓汇到一起,就会成为一股巨流。
正因为认识到老百姓这种令人畏惧的力量,所以,唐太宗认可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还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皇帝怎么当?第一要素就是爱养百姓,如果靠损耗百姓的利益来成全自己的利益,那就如同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该死了。
把这两句话和隋炀帝那句“天下人不欲多,多则相聚为盗”放在一起,精神境界高下立判。
正因为有这种认识,唐太宗才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兴工役、不夺农时、休养生息,这样一来,隋末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才能在唐初迅速安定下来,才会捧出一个君明、臣贤、民安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步辇图
再看第二个教训,君主需要节制。节制什么?节制欲望,节制权力。隋炀帝就是因为超迈周汉的欲望太强烈,权力又太大,所以才会不停地大兴工役,东征西讨,直至最终走上逆天虐民的道路。
怎样才能节制欲望?唐太宗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自律。他说:
“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正是隋朝的教训让唐朝的皇帝知道,一个国家治理得好坏,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君主。君主如果有很多欲望,老百姓就会痛苦,君主如果没什么欲望,老百姓就会快乐。
毕竟,如果君王的享乐的欲望,超出了人民的承受力,连政权都保不住,还怎么能够再奢望建功立业?
唐太宗通过纳谏来节制自己的欲望。贞观二年(628),唐太宗问魏徵,何谓明君暗君?魏徵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来历。只有多方采纳意见,才能避免君主唯我独尊,刚愎自用,也才能够充分做到群策群力,避免行政失误,这就与隋炀帝的恃才傲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世民赞魏征语
唐太宗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隋朝勃兴速亡的反差有多强烈,隋炀帝这个反面教材的力量就有多大。
正因为有了隋炀帝这么铭心刻骨的教训,唐太宗才能谨身节欲,求才纳谏,成为顶天立地的一代圣君,而隋炀帝,则只能是水中的一个倒影,一个反面。
隋炀帝一心想做超迈前古的好皇帝,最后却成了笔记小说里荒淫无耻的反面典型,顶着一个“炀”字盖棺论定。平心而论,这种评价并不十分公正。
后世习惯将“隋唐”作为一个统称原因除了隋朝只有38年简短历史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朝在盛世的衔接上并没有太长的间隔,大唐的盛世在很多方面甚至都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础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1b13id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