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span>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垂帘听政,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听政这个词根本不准确,慈禧,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女人,实际上是垂帘“亲政”。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垂帘听政,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听政这个词根本不准确,慈禧,这个当时只有二十七岁的女人,实际上是垂帘“亲政”。

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要垂帘听政?只为了皇权的延续!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span>

咸丰皇帝遗诏的漏洞,让慈禧和慈安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

咸丰帝对身后事的安排有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决策权没有明确!

同治皇帝只有六岁,没办法亲政。

所以,以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

在咸丰帝死后,统揽了审阅奏折,并拟旨的权利。

最后才拿到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那里盖上“同道堂”和“御赏”印,

这道谕旨才算生效。

其实同道堂也不是给慈禧的,是给小皇帝的,但是,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

所以,也算是给了慈禧了。

后来,精明的慈禧意识到,八大臣根本就没把奏章给两宫看,那么两宫皇太后又怎么知道谕旨是不是正确的呢?

这不就等于两宫皇太后变成了两个人形图章了?

这就意味着,皇权,也就是天下大事的决策权,落到了八大臣的手里!

而八大臣中又有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这两位,位列世袭罔替的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

虽然八大臣是以肃顺为首,但是理论上,这两位铁帽子王可就有了“篡位”的可能性!

所以,咸丰是七月十七驾崩的,八月初六这一天,山东道御史董元醇就打响了“垂帘听政”的“第一枪”!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span>

核心内容就是两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亲王辅政!

争夺的就是皇权!

八大臣当然不同意,第二天讨论这个奏章的时候,声称“垂帘听政”没有先例,违反祖制,坚决反对!

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然后,小皇帝被吓哭了!再接着,小皇帝被吓得尿了裤子!

慈安也气的直抹眼泪,无奈,驳回了董元醇的折子。

八大臣得意洋洋,但是他们实在是小瞧了女人,更忘了,还有个恭亲王奕?虎视眈眈!

这种得意之下,导致肃顺大意的让慈禧慈安和小皇帝先回了北京,

而自己陪着咸丰皇帝的灵柩慢慢往回走。

慈禧他们一回到京城,可就算到了恭亲王奕?的地盘了。

于是“辛酉政变”爆发,肃顺开刀问斩,端华,载垣赐自经,其余五人皆被夺职。

“垂帘听政”政治上的阻力,没有了。

“垂帘听政”的世俗阻力,也被慈禧太后消弭于无形

慈禧争得皇权,或者说决策权,

有个基础,就是必须得和中外臣工有交流。

交流的方式,一是奏折,二就是召见。

奏折好说,八大臣还没死的时候,在热河,慈禧就已经通过“罢工”,就是不给盖戳,

把这项权利争过来了。

这和臣工面对面的谈事,就有点麻烦了。

因为,男女大防在清朝也是一大阻力。

想当初奕?跑到热河奔丧,都差点因为这个原因,没能见到慈禧。

清朝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见不得外臣。

哪怕是自己的生日等重大节日,外臣三品以上的官员,就在慈宁宫台阶上磕个头拉倒。

低品级的官员,那就只能在午门外头,望阙叩头了。

这祝福,双方也就全凭想象力了。

倒是东晋的太后褚蒜子,确实是抱着两岁的东晋皇帝司马聃处理政事,

为了避免和外臣面对面,在身前挂了个白布帘子。

就以她为模范,

慈禧定下来,还在皇帝原来接见中外臣工的养心殿“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span>

召见,还是在东暖阁,见得是六部九卿,军机大臣这些高品级官员,垂个半透明的帘子。

引见,就在养心殿的眀殿,放八扇明黄的屏风,见得是一般的官员,或是外任官。

这算是垂帘听政的形式。

但,更重要的是“垂帘听政”的内涵。

“垂帘听政”的内涵才是真正体现慈禧精明的地方

第一是两宫皇太后的权限:

所有有权力写奏折的臣子,只要和用人,行政相关的事情,必须上奏到两宫皇太后这里。而且是“封章密奏”,别人没权力看,只有两宫皇太后有权力看。

当然,这两位也知道全国各地的奏章都到她们这里,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工作量,所以,在上谕中明确告诫中外臣工,少说废话,更不要推卸责任说空话,有什么事,老老实实说就是。

虽然,这也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能提前告诫一下,防患于未然,还是可见慈禧对政务略通的。

这个上谕,其实很厉害的。弥补了咸丰皇帝遗旨的漏洞,明确告诉天下,拟旨的权利,也就是决策权是两宫皇太后所有,垂帘听政,就意味着慈禧她们绝不是人形图章,而是真正大权在我!权臣?不会再有了!

第二就是对恭亲王奕?等人的安排。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垂帘听政 第一枪又是如何打响的</span>

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着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这就很清楚了,议政,就是商议,建议,而绝不是像多尔衮那样的“摄政王”。

摄政王就是代行皇权了。

而议政王,那就是辅助皇权的作用而已。

而内务府大臣这一职位,有表示了对奕?绝对的新任。要知道内务府下辖的都虞司可负责者整个皇城的安全保卫工作呢。

从经济补偿上,为了安抚恭亲王,又给了恭亲王双俸,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荣耀。

并封恭亲王的闺女,为固伦公主。

按清制,亲王家的闺女,最多封个郡主就顶天了。

只有皇后的长女才被封为固伦公主。

也就是两宫皇太后把奕?的闺女当自己的闺女看待。

这一切都是在十月初一到初九的九天之内,连续下发谕旨,恭亲王奕?一时荣耀无两。

总结来看,由于咸丰帝的疏忽,既造成了八大臣可以欺负“孤儿寡母”,又造成了两宫皇太后可以勾结恭亲王夺权。

这既说明了咸丰帝遗旨实在是太仓促,有漏洞。

也说明了两宫皇太后有政治野心,

正好被咸丰帝排除在政权之外的恭亲王,在北京和谈期间,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急于回到权力的中心,

所以才有了慈禧“垂帘亲政”四十几年的晚清异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19b9sv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