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设立四夷馆?
明成祖朱棣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继承了朱元璋的狠辣手段,却多了一些奇思妙想,比如郑和下西洋就是他搞出来的。传闻中朱棣设立了四夷馆这个机构,他是为了做什么呢?
四夷馆是明成祖朱棣建立的,是一个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外国语学院。显然朱棣之所以设立四夷馆的确是为了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曾经建立过国子监,这也是明朝的最高学府。里面除了本国的学生之外,还有大量的外国学生,尤其是高丽、日本以及琉球等地的留学生。
但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之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随之国子监也迁到了北京,那么南京的国子监则势弱,不过朱棣却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在南京开办了四夷馆。
其中主要是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又在正德中,增设八百馆;万历朝增加了暹罗(泰国)。
四夷馆里有很多洋人外教,缅甸馆的外教云清等六人执教缅文一直到老死。
其实早在朱元璋时期,大明就与周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而在朱棣登基后形势大好。明朝与周边民族、国家间朝贡、贸易往来,越来越热络,这就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
不得不说,大明早期还是秉持着开放的态度。毕竟朱棣追求的是万国来朝,总不至于人家来了,连个能听懂他们语言的人都没有,这就有点尴尬了。
比如明朝早期与蒙古打交道有点多,所以在四夷馆里学蒙古语的人也是非常多,这也是一个重点。
可以说四夷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为大明提供了大量的翻译人才,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而到了清朝,其实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四夷馆还继续存在,只不过进行了些许的改变罢了。
可以说四夷馆是明朝对面交流的象征了,对于明朝有着很多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13e6ma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