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鉴真非要东渡日本?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曾六次东渡日本,但只有一次成功了,有人好奇为什么鉴真非要东渡?
鉴真为什么东渡日本?

鉴真和尚历史上一共六次东渡日本,其中前五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鉴真已经双眼失明了,身体也很不好,但最终得以到达日本。之所以如此困难,一是因为当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落后的;二是朝廷明令禁止私自出海,鉴真当时的行为属于偷渡,受到官方的打压。
既然出海赴日本如此凶险,鉴真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六次出海呢?
1、日本官方邀请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播佛教
在唐朝时期,日本曾经20多次派出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交流。他们认为,唐朝是一个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的国家,日本要想走向强大,必须向唐朝学习。因此,日本官方邀请鉴真,也是看中了他在佛教方面的造诣,请求他到日本传播佛教。
2、鉴真身上坚定的佛教信仰
在历史上,佛教僧人远游传法、取经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也把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修炼。如天竺僧人达摩,也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土地区传法,而玄奘方式远赴天竺取经等等。

3、鉴真的一位“偶像”据说转世在了日本
日本有位政绩卓著的统治者,名叫圣德太子,他自称是南岳慧思的转世。而南越慧思是谁呢?他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之一。
因为佛教有转世轮回的说法,鉴真从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口中,听说了圣德太子的故事,而他对南岳慧思十分仰慕,于是便有了去日本一探究竟的想法。
4、鉴真在唐朝传法遇到困难
李唐时期,特别尊崇道教,因为他们与道家的创始人李耳是同姓。而唐玄宗时期,更加迷信炼丹和长生不老之术,佛教受到了皇帝的冷落。
鉴真感觉在大唐传教十分困难,而当他得知日本的君王不信奉道教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另辟蹊径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鉴真为唐朝时期的中日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对现在的日本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日本的原因、意义、贡献
到达日本后,鉴真受到了当时日本天皇的亲切接待。在那里他广收门徒,待了接近十年,六次东渡才最终成功,所以他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十年的背井离乡并没有感觉到离家的悲伤,他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传播佛法上面。
同时他创建出了当时的僧规戒律,规范了日本的寺庙规范,所以可以说他是日本佛教的创始人。
鉴真和尚除了在佛教方面进行传播之外,还将中国一系列的生产技术,农业技术,建筑技术,还有医疗卫生事业都传播到了日本。据说他每次出行都会带相关的匠人,还有医师,就是为了向日本传播中国先进的文化。也因此,日本无论是在文字上面还是在医学、瓷器还有雕塑上面,都有中国文化的痕迹。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0ol358rl.html